栀子,属茜草科,常绿灌木。小枝绿色,叶对生,5一7月开花,呈白色。果实卵形,有六角棱,十月成熟。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阴,不耐严寒。栀子花、叶、果皆美,花芳香四溢,可以用来熏茶和提取香料;果实可制成黄、红、蓝三种天然色素,其稳定性好,着色力强,广泛用于饮料、糕点、果酒、药品及其包衣等;根、叶、果实均可入药;用于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血淋涩痛,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唐河县东南部马振抚乡一带,位于桐柏山西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栀子生长,农民群众也发现了栀子生产的商机,在政府推动下,从1990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现已形成万亩规模。因唐河栀子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被称为“唐栀子”。
《 本草纲目》集解曰:"栀子,生南阳川谷。"时珍曰:"南阳栀子,叶如兔耳,厚而薄绿,春荣秋瘁。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心蕊,随即结实。薄皮细子有须,霜后收之,七棱至九棱者为佳。"
追溯唐河栀子产业的起源,马振抚乡前庄村农民自发种植功不可没。用前庄人自己的话说,想到在山冈薄地上栽种栀子,是被"穷"逼出来的。前庄村地处石柱山深处,山多地少,生存条件艰苦,10年前,全村1800多人流失过半,1992年,有一位名叫李少林的村民,率先打破靠摘野生栀子挣钱的活法,在自己的3分山坡地上种了栀子,不经意间,3年后有了收获,一公斤干果竟卖到14元多,年收入两三千元。3分栀子花香透马振抚乡。3分栀子地成了乡、村动员、发动群众发展栀子的示范园。
唐河县申报唐栀子产品正式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地理标志注册保护。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