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辉 10月28日,在焦作中原内配和德国KS公司合作的中内凯思汽车新动力系统车间内,来自德国的工程师正在安装调试设备,这里正在加紧建设6条智能化活塞生产线,投产后将实现年产钢质活塞180万只。随着汽车尾气排放的“国六标准”即将实施,我国汽车发动机技术将会发生颠覆性变化,只有钢质活塞才能满足商用柴油机的排放要求,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全球产业变革的演进,制造业的分工协作正在成为主流,合理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省工信委负责人说,我省近年来突出集群发展理念,以产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以龙头带动、集群引进、链式发展为主要方式,大力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一大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蓄积了新动能。 全省各地分别发挥不同优势,集群承接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郑州市发挥汽车产业综合配套优势,成功吸引上汽乘用车落户,为河南带来了一座业内领先的互联网汽车智能工厂。 我省还发挥土地、资金、用工、用电、市场开拓等全方位保障效应,使转移项目“引得来”“落得下”“生得根”“育得成”,通过引进一个企业,继而带动一个产业集群。蒙牛乳业入驻焦作后,已从单独生产液体奶转向生产冰淇淋、低温酸奶等三大系列,带动当地奶牛存栏数比其入驻前翻了十倍以上,上下游产业就业人数上万人。 2010年以来,河南省作为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主要承办单位,是最有力的推进方,也是最大的受益方。全省通过已举办的五届活动累计签订产业转移项目2366个、签约总金额9670.44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808.6亿元,1355个承接项目建成投产,530个承接项目投资建设,推动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培育形成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80个、千亿元以上产业集群18个。大批承接转移项目落地投产,带动项目周边地区配套产业蓬勃兴起,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河南工业增长的主引擎、结构调整的加速器、转型发展的主抓手。 当前,河南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爬坡阶段,推动制造业开放合作迫在眉睫,本届产业转移活动将聚焦新型材料、智能装备、绿色制造、工业设计、军民融合、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同时对外发布1000余个、总投资9000亿元的合作项目,希望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更高层次的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多元协同,构建更具活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和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注入新活力、塑造新优势。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