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思盈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由中共漯河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策划,并委托知名剧作家、漯河日报社原副刊编辑余飞老师创作的50余万字长篇小说《沧海残阳》于近日正式出版。7月中旬,在《漯河日报·水韵沙澧》文艺副刊开辟专栏,每周一期对该小说进行连载。连载以来,社会反响不错。10月17日,市委台办在陈星聚纪念馆举行了《沧海残阳》一书的首发式。 2018年10月19日晚,余飞老师带着他的新书,做客第一期“文艺小方桌 有空来坐坐”活动现场,进行创作分享。无论是在戏剧、剧本创作方面,还是在小说、散文、诗歌等的创作方面,余飞老师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用心坚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且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漯河有很多的文化资源、文化素材等着广大文艺工作者们去挖掘、去创作,余飞老师给广大文艺工作者带了一个好头。这也是本期活动主题为什么取名为“创作与唤醒”的原因所在。 《沧海残阳》这本书从酝酿、创作、编校到成书,历时十年。十年里,余飞在市委台办的支持与帮助下,对有关陈星聚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不断对其后人进行走访,每天坚持写一千字,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 余飞老师说,其实,陈星聚这个素材,他最初不是写的小说,而是一部电视剧,后来又写成了电影和戏剧。但任何一个人、任何形式的文艺创作都有局限性,他感觉太可惜,不想把这个题材浪费,也不想把自己思考的很多东西抛弃,就想再换一种形式把陈星聚这个人物完整地、艺术地、形象地再现给读者。这就促使他调整创作方式,争取把自己的思考和对陈星聚的崇敬之情写出来,所以就重新按小说的结构精心调整语言和人物结构,加强人物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写出初稿后,又广泛征求朋友的意见,才形成了这样一个文本。 是的,任何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都免不了艺术虚构创作,但要坚持无论是人物、故事,还是装束等细节,都必须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允许发生的,才能恰如其分,不闹笑话。 文学爱好者张伟民先生说:“人生需要选择,也要会选择,文学创作就是余飞老师选择的适合自己的正确的人生道路。这条路上,他眼光独到、思考深邃、天赋禀异,但他又没有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著名文化学者李铁城题赠的“饮烈酒、书雄文、持侠风”是对他真豪气、真文采、真仗义的贴切诠释。余老师在快意人生中执著追求、不懈进取、佳作不断。他通过《沧海残阳》告诉我们: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相信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余老师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已经读完本书的临颍县大郭乡陈策小学教师王迪在分享她的读书体会时这样说:“作为临颍人,读完余飞老师的《沧海残阳》,我对临颍台陈镇陈星聚这位民族英雄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时心潮澎湃,读完感慨万千。《沧海残阳》还介绍了漯河的一些历史故事,如发生在小商河的抗金大战,名将杨再兴的故事、郾城大捷。临颍自西汉置县,小商河、台陈、固厢等地名的历史缘由,处处显示着漯河文化,有着浓郁的历史色彩。通过《沧海残阳》,这些故事不被历史湮没,让我们不忘记来自何处,不做无根之人。这本书,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漯河文化。” 从漯河走出去的知名作家潦寒老师得知本次活动后,专程乘飞机连夜从新疆赶到郑州,又转坐高铁回到漯河参加本活动,并谈了他对余飞老师多年来的印象及对该小说的认识,也谈了谈对漯河本土文化的认识等。 当然,任何一部作品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总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也更需要创作者在千锤百炼下慢慢沉淀。郾城区五里岗小学教师李玲说:“在设疑造势方面,余飞老师的功夫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在语言表述上,余飞老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读完此书,我个人觉得有个别章节因语言描写不很紧凑;也希望本书再版时,能够严格校对,使作品更能彰显出品位。”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