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种植茶叶源于战国中后期,距今已有两千余年。
信阳茶在唐代就有记载,陆羽《茶经》和李肇《国史补》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信阳属《茶经》八大茶区中的淮南茶区。
宋朝,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 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都把信阳茶列为名茶。
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
清朝中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的驰名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五座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
黑白两潭景色绮丽诱人。明朝信阳人、文坛领袖何景明有诗描述:
川流一曲抱,峭壁万年开。
白石传杯坐,青天送月来。
蛟龙亦自舞,鸥鹭岂相猜。
谁识仙潭上,天留此钓台。
龙泉寺是信阳的风景胜地,明代诗人周继文作的《重游龙泉寺》真实地记载了龙泉寺茶香景幽的情况,诗中写道:
宝地重临好避华,霏霏零雨暗烟霞。
余寒雏雉鸣深林,新水游鱼趁落花。
踪迹漫劳鱼义问,留连须费远公茶。
年来予念如灰灰,不信禅林不是家。
明代,祖籍信阳的王星璧在《龙潭冻瀑》中, 描述他在龙潭冻瀑前,用雪水煎茶的感受。
煮雪携茶具,冲风却酒帘。
尚应供自足,更合谢朱炎。
清朝乾隆时有个拔贡叫程悌,常游车云山而留有一诗:
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常伴山中客。
清代张钺曾任信阳知州,他赞信阳山水的诗很多,有车云山的:
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来。溅花飞霁雪,暄石响晴雷。
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缘知龙伯戏,击水不能回。
还有一首《雷沼喷云》尽情赞颂了这一天下美景:
鸿钧通窍处,雷沼在山巅。
薄霭初浮水,浓云已布天。
篆丝重叠吐,簇练立空悬。
敢作崇朝雨,满山溉茶园。
清代道观年间举人张培金,历任湖南麻阳、桂阳等地的知县,祖居浉河西南的仙石畈,“三仙缸”是那里闻名的古迹。他在《三仙缸》一诗中写到了在这里烹茶品茶的情景。
两山之间夹平石,石山流泉水色碧。
连山三巧圆而坚,口大如瓮深百尺。
桃花红映仙缸春,第一烹茶味更醇。
可惜品题无陆羽,年年只好待游人。
这云雾弥漫之地,丝丝缕缕如烟之水气,滋润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的信阳毛尖提供了天然资源。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