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抹茶牛轧糖,清新的白茶护手霜、身体乳、面膜,茶籽无硅油洗发水,白毫银针舒缓喷雾,防雾霾口罩,清火的白茶含片……上周日出现在“中国河南茶衍生品发展论坛暨茶仕利河南运营中心落成仪式”上的这些茶衍生品,颠覆了茶客与公众对茶的认知——原来茶不只能喝,还能吃,能用;不只承载文化,更承载科技。 产业蓝图:从科技到商品 论坛主角——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导屠幼英女士,生物工程专业,研究茶叶深加工35年,论坛主办方——杭州英仕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实现茶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前沿角色。屠教授表示,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内外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未来茶产业发展趋势主要内容之一,深加工是茶产业供需失衡情况下缓解茶叶产能过剩、提升行业规模与效益的最佳途径。 她说,茶叶的种植与饮用史相当久远,茶叶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然而真正研究茶的功能,用科技手段对它进行深入解析,进行功能研究,却不到百年。上世纪40年代茶多酚的发现是开启性的标志。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广为人知,她的实验室做了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譬如白茶对矽肺纤维化的抑制,对紫外线损伤的修复,茶叶萃取物的美白功效等。 茶仕利品牌主理人夏琛表示,作为茶叶的母国,浙江大学茶学系拥有国际一流的茶科研团队,成果丰硕,然而此前成果转化是个弱项,常常是论文发布就是终点。与此同时,这些成果往往被国外的大品牌与产业巨头发掘,实现丰厚的商业价值。譬如某大品牌化妆品萃取白茶成分已为人熟知。将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商业价值,拥有广阔的前景。 市场有多大?夏琛说,邻国日本也有着悠久的茶消费历史,衍生品开发相当成熟。数据显示:日本抹茶在其本土的年销售额为100多亿美元,而深加工产品的市场体量为四到五倍;以此参照,中国的茶原叶市场目前年销售额2000亿到3000亿元,按照一比四的倍率,茶衍生品就是万亿市场。 席卷的不是市场,是生活日常 夏琛介绍,已面世的茶衍生产品多达几十款,涵盖三大类:护肤品、茶食品、茶日用品。只能用来喝的原茶,转化成可以吃,可以用的衍生品,消费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衍生品的开发从哪里入手?这是屠教授思考多年的问题。“茶萃取物的功能,体现在保健、养颜,与大食品市场、大化妆品市场接轨,是一个落地的最佳点。” 茶本身的功能性带来保健作用,高科技萃取技术带来消费的便利性,产品的研发围绕生活日常,日常的恰恰是需求最旺的,商业术语叫高频消费。第一个投放市场的白茶含片以其极佳的效果迅速占领市场,去年刚上市就取得了40万瓶的销售业绩。 “目前我们的几个爆款——牛轧糖、白茶含片、喷雾、身体乳,同样也是高频消费品。”在高端民宿推广的洗浴套装,吸引回购率极高,“原本提供免费使用的洗浴产品,成了试用装,迅速抢占了民宿市场,可以说直接改变了民宿的部分盈利模式”。这一个案的戏剧性演变,茶日用品市场的突破性进展,令人信服。 产品成体系投放市场短短一年,已在全国迅速铺开,客户黏性强,回购率高,年轻群体主导。 “茶衍生品的市场开发,对传统茶原叶市场是个倒推的促进。从便捷的衍生品入手进入茶的消费领域,进而了解茶,了解茶文化,再来接受原茶,相信这是一个并不久远的蓝图,一个可见的未来。”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