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生产中的安钢冷轧连退镀锌生产线。该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设备工艺先进,主要产品为高端家电板、建筑板和汽车用结构板。聂冬晗 殷海民 摄 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考察时指出,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千里之外的河南,有一份成绩单令人提气: 今年前三季度,河南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0327.1亿元,同比增长11%;累计实现利税1267.1亿元,同比增长10.1%。26户省属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03.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8户工业企业盈利55亿元,同比增长45%。 这些数据显示:河南国有企业效益稳中向好。 两年前的情况可不是这样。在宏观经济环境面临诸多复杂因素、全球经济低迷不振的情况下,河南国有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困境如何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前进方向。 2016年6月,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全省国有企业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法人治理机制尚未健全和国有资产监管尚未规范完善的实际情况,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打响了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明确“五个全面”目标,突出“四项改革”重点,要求达到“三大目的”,制定了一年“前哨战”、一年“总攻战”、一年“扫荡战”的攻坚战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7年9月份以前,打了一场漂亮的国企改革“前哨战”,涉及百万国有企业职工家庭的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给地方; 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以处置千家“僵尸企业”为牛鼻子,统筹推进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改革的国企改革“总攻战”成效显著,“僵尸企业”处置任务超额完成; 2018年10月,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发出号令,在打赢“前哨战”和“总攻战”的基础上,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再用一年时间,力争到2019年6月底打好国企改革的“扫荡战”,以规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持续深化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改革,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扎实的改革成效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全省国企改革一场硬仗接着一场硬仗打、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攻,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打出了大气势,取得了好成绩,开拓了新局面。 等不得 慢不得 拖不得 改革才有活路才有未来 在2015年亏损的基础上,2016年1至4月份,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郑煤集团继续亏损,低迷的国际煤炭市场更是让三大集团雪上加霜。连续亏损的安钢集团也是举步维艰。 “三煤一钢”的资产、营业收入分别占省属国有企业的52.2%、82.2%,它们的困境集中体现了我省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这背后,既有结构不适应的现实挑战,更有改革不到位的历史原因。 国企改革已经不是要不要改的问题,而是只剩下改革一条路,除此别无他途。 等不得,只剩改革一条路—— 由于改革不到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省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水落石出”。发展活力不够、转型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三大并发症”。 事实触目惊心。 亏损——2015年,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6.8%、利润下降89%。国有控股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315.9亿元,占全省亏损额的76.5%。 僵化——劳动、人事、分配等内部管理制度僵化呆板,员工缺乏积极性,企业缺乏创造力,转型动力不足,赶不上市场的发展变化。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这家拥有24万职工的大型企业,8年前通过政策性优势重组了“六大涉煤集团”,走到了2015年却饱受“臃肿虚胖”之苦。 困境——2015年,全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3.8%,而研发经费支出仅占2.85%。企业陷入了缺人才、缺技术、缺投入、缺品牌的窘境。 要从根子上祛除病因,必须把改革作为摆脱经营困境的根本之策、推进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以更大决心推动改革不断地走向深入。 慢不得,长远发展撑不住—— 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要快! 如果慢了会怎样? 人才留不住。 2015年前后,国企人才出现过一波人才“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有关部门在调研中了解到,当时一家国有企业技术骨干和中层以上的干部流失了1/3以上,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水平受到了严重影响。 市场保不住。 市场竞争的逻辑很简单,谁的产品有竞争力,消费者就对谁买账。发达国家年人均产煤量是1万吨,我国平均是800多吨,而我省能源化工集团、平煤神马、郑煤集团三大煤炭集团,当时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的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2015年我省煤炭产量还不足产能的70%。产业升级换代跟不上市场需求,产品既无效用优势,又无成本优势,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长远撑不住。 再好的产业和企业,如果没有制度优势,从长远来看,产业可能萎缩,企业可能落后。国企制度改革滞后,当时全省803家国有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面逐年增加,产品没市场、企业没利润、债务在增加,这不仅使国有资本蒙受损失、企业生产经营陷于困境,还可能因资金链断裂使企业倒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可能带来一系列无法预料的经济、社会风险。 拖不得,众多难题待破解—— 国企改革历来都不轻松。行进到这一步的改革,剩下的更是一个又一个难题。 人往哪里去,难! 当时,全省国有工业企业员工共有100多万,绝大多数分布在重化工业,仅“三煤一钢”四大集团就有50多万人。职工队伍庞大、冗员多,改革中必然存在人员分流问题。让谁走、怎么走、去哪里,都是难题。 转型怎么转,难! 全省大型国有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的能源化工行业,“过去形势好的时候,转型发展有能力、没动力;现在形势不好,转型发展有动力、没能力”。特别是企业经营困难,维持基本生产已经是捉襟见肘,几乎没有资源和力量再来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新兴产业发展。 负担怎么减,难! 2015年,全省省管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74%,其中省管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2.2%。企业负债多,偿债能力差,化解能力弱,成为国企脱困和改革的掣肘。 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 国企改革就是在和企业生存发展赛跑,必须以改革的快速推进加快国有企业的活力释放。 历史发展经验一再告诉我们:谁能行动到位,谁就能冲在前列。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少人对郑煤机的印象是“全省的一颗定时炸弹”,资产负债率超过117%,职工工资拖欠8个月,职工10年的医药费无法报销……企业几近崩溃的边缘。从昔日濒临破产到今朝行业龙头,郑煤机集团董事长焦承尧颇有感触地说:“改革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则活,不改则亡”,这是上下同欲的共识。 前哨战 总攻战 扫荡战 一块块啃下制约改革的“硬骨头” 资料照片
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支持去产能,为我省国企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沿海和省内国有企业改革走过的道路,为我省国企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环顾省内看改革。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前往郑煤机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首山焦化公司、宇通集团、双汇集团调研,听取企业从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勇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形成的好经验。 “不改革,国有企业很难搞好。”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说。 站位全国看改革。 国企改革小组成员奔赴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走上海、看浙江、下深圳,三地国企改革已进入健康运行快车道,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方面,有一套成熟的办法。 “我们的国企改革比发达地区晚了十多年。”改革小组成员回来后颇有感触地说。 发展的难点在哪里,改革的突破口就在哪里。 2016年6月21日,我省把工业企业改革作为首场战役,以“三煤一钢”解困作为突破口和主抓手,出台“1+N”政策体系,全面打响国企改革三年攻坚战。 “1”是指省委、省政府《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意见》,明确“五个全面”目标,突出“四项改革”重点,要求达到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确保国有资本增值“三大目的”。 “N”是以《深化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意见》为引领涉及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国有资产监管各个改革核心问题的配套措施。 河南国企改革“挂图作战”,拉开序幕。 ——分离“四供一业”,国企减负去“赛跑”。 从幼儿园到火葬场,国企“办社会”曾经一条龙。“市场经济竞争是公平的,国企穿着‘棉衣棉裤’与身着‘短衣短裤’的民企赛跑,负担明显过重。”河南能源永煤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侯世宁说。 “只要有的我都交”,一个“愿意交”,没有斤斤计较;“只要交的我都接”,一个“愿意接”,没有挑肥拣瘦。河南能源永煤公司与永城市在全省率先签订供水、供热、供气的分离移交协议,涉及8个职工家属区9605户。在这项改革中,永城市地方财政承担了近两亿元。永城市委书记李中华说:“没有企业发展哪有地方发展呢?所以不能分彼此。” 2017年6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涉及百万职工家属大移交的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比国家要求的时间提前了一年半,打赢了一场国企改革“前哨战”。 ——化解过剩产能,当前做“减法”是为未来做“加法”。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首先就是煤炭、钢铁行业。“产能去得掉、职工安置好、企业能脱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大庄煤矿关闭后,原大庄矿党委书记郭百堂调任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企业市场好、后劲足。“不仅原大庄矿的3500名职工可以全部安置,我们还得另外招人。”郭百堂说。 当前做“减法”是为未来做“加法”。我省算好“人、钱、债”三道难题,助力企业实现脱困发展。首先,出台“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的安置措施,破解了去产能中“人到哪里去”的难题;其次,制定“谁先调谁沾光”“谁先减谁受益”的奖励政策,破解了去产能中“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最后,采取政府不搞“拉郎配”、资金自由来配对的市场化手段,破解了去产能“债务怎么办”的难题。 2016年、2017年,我省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年度任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连续两年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一网打尽22家“地条钢”企业,准时按量完成国家要求的取缔拆除任务,2017年我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打好了一场国企改革“穿插战”。 ——处置“僵尸企业”,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占用了大量实物、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迟滞了经济结构转型,必须让它们“入土为安”或者“置之死地而后生”。处置各类“僵尸企业”55家,妥善安置职工2.8万人——这是安阳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任务时所交出的一份答卷。 停产18年的安阳无缝钢管厂多年来因为多次改制未果,实物资产残缺严重,240名职工分流安置一拖再拖,群众意见很大。安阳市政府国资委和市总工会抓住处置“僵尸企业”的关键环节,委托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企业成功实施破产。“这件事政府办得漂亮,干脆利落!”33年工龄的钢管厂职工杨连喜说。 1124家!至2018年10月,我省超额完成处置千家“僵尸企业”目标,盘活了闲置低效资产、保障了企业职工权益、破除了企业体制障碍、化解了企业不良资产,为2019年夺取国企改革攻坚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打了一场漂亮的国企改革“总攻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告别“花架子”董事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贯穿国企改革三年攻坚的主线。“今天是年薪20万元的中层,干得好明天是年薪50万元的高层,干不好后天又可能是年薪5万元的员工。”坐在郑煤机总经理的位置上,付祖冈坦言“位置不好坐”“压力很大”。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说过:“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反复琢磨这句话,郑煤机不断探索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从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直到A+H股上市,股权结构初步实现了混合多元,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进一步完善,付祖冈就是董事会高薪聘请来的职业经理人。 持续深化企业治理结构、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改革……2018年10月,我省以规范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吹响了国企改革“扫荡战”的冲锋号,力争用扎实的改革成效圆满收官。 奔着问题去、撸起袖子干。我省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把制约国企改革的硬骨头一块一块地啃下来。 增信心 促转型 焕活力 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资料照片
随着改革推进、市场回暖,加之企业的努力,在多种因素的组合作用下,河南国有企业经营形势整体出现了明显好转。 2016年,26户省属企业同比减亏38.6亿元,尤其是“三煤一钢”中的安钢实现整体扭亏为盈,平煤、郑煤四季度当季扭亏为盈,河南能源也大幅减亏。 2017年,26户省属企业实现利润135亿元,同比增利153亿元。“三煤一钢”等重点工业企业一举扭转了连年大幅亏损的局面,创近五年最高水平。 2018年前三季度,26户省属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03.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8户工业企业盈利55亿元,同比增长45%。 “国有企业效益好转,这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改革方向、改革路径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坚定信心,只要沿着正确的路径改下去,一定能够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省政府国资委主任李涛说。 增强了信心。 改革之初,政府、企业、职工中不少人在思想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顾虑。 不想改。员工承受能力偏弱,担心的是“金饭碗”,一些企业高管也担心改革“失面子、丢位子、减票子”。 不敢改。企业产业比较优势不强,转型发展难,担心的是“有动力、没能力”。 不会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改革成本高,担心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上访、群体事件甚至引发其他负面舆论等等。 经过两年来克难攻坚、迎难而上的改革,前期的思想顾虑一扫而光,从职工到干部、从企业到政府都增强了对改革的信心。 “过去到企业上班,现在来社区上班,变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福利待遇。”安钢离退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贾巍说。 “没有改革,就没有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重生’。”从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到重返世界500强企业行列,时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富国颇有感触地说。 “企业兴则地方强,企业衰则地方难,支持国企改革既是政治账,也是良心账。”平顶山市委书记周斌说。 促进了转型。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发展是经济的微观基础,没有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很难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大型国有企业在全省经济发展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使命。 省属企业保障了全省87%的煤炭、84.3%的电力、30%的钢铁等能源原材料供给,是城市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如果这些企业不转型,不提升竞争力,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制造出纯度高于国际标准的“中国硅烷”。“产权多元化催生了产品多元化,混合所有制带来了发展新活力。”时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铁山说。 安钢集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改革是关键,环保是保障,我们将与安阳这座城市和谐共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利剑说。 “三煤一钢”等省属工业企业通过深化改革破茧重生、轻装上阵,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成功路子,推动了全省经济发展转型。 焕发了活力。 振兴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全球市场,国有资本这样做强做优做大。 成套综采支架出口美国高端市场、并购亚新科汽车零部件集团、德国博世电机公司……郑煤机不断探索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股权结构实现混合多元,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力领先同行。“2018年上半年我们实现净利润5.2亿元,同比增长197%。”焦承尧说。 收购卢森堡货航35%的股权、开通串联欧美亚的洲际货运航线、卢森堡旅游签证(郑州)便捷服务平台揭牌运行……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架起郑州至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带动河南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河南国有资本已经从能源原材料领域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过渡,展现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评价说。 国企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进程。 企业经营困难,要靠改革走出困境;企业效益好转,也要通过改革巩固成果、追求更好。 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国企改革必将加速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