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何欣荣 赵瑞希 从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到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确立,再到上海自贸区的揭牌,改革开放的春风从沿海城市率先吹起,为中国看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也为世界看中国推开了一扇门。 改革开放的40年,让曾经的小渔村变成了科技创新高地,让此前的“烂泥渡”成长为金融要素聚集地。回首来时路,它们留下的高光时刻,是中国不断开放的一个个印记,也激励着更多的城市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振聋发聩的开放口号 对外开放,首先意味着思维观念的巨大转变。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深圳第一代“拓荒者”袁庚留给后世最著名的口号。 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竖立在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口号,见证了人们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最终,深圳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宣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十年后,上海迎来了浦东的开发开放。改革开放的热潮,从珠三角向长三角延伸。 浦东开发的时间比深圳晚,但起点更高。按照浦东新区管委会首任主任赵启正的话说,“要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 面向全球开发的浦东,不是说说而已。原浦东新区政协副主席邵煜栋回忆说,浦东开发之初,率先向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师征集规划设计方案。在当时,基于国家安全考虑,城市的设计规划通常被认为是“保密”的,现在不仅向全世界征求方案,还要花大价钱,无疑是巨大突破。 英国的罗杰斯、法国的贝罗、日本的伊东丰雄……集聚了国际智慧的高水准规划方案,为浦东的城市建设和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浦东开发是真正的行动。”在浦东开发开放取得初步成果后,一些前来考察的外宾说。 意义深远的“中国首个” 1984年之前,这里是一片晒盐场,寸草不生。 而今,这里集聚了117个《财富》500强跨国公司的390个项目,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之一。 这个地方,就是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之一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直接目的,就是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为吸引和利用外资提供前沿阵地。1984年,我国在大连、天津等地设立首批国家级经开区。如今,国家级经开区已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 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沿海城市先行先试,诞生了一批批的“中国首个”,为后来者少走弯路、加速前行提供了指引。 第一个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工资制度、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成立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在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大大小小的改革不断在各领域发生,超过了一千次。 2017年,首家港资控股的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在深圳前海开业。参与这一历史性事件的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强说:“‘首个’看似荣耀,实际过程艰辛。国家的金融开放政策先在前海试一单。错了,承担成本。成了,就推广和复制。” 中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第一个自贸区……数十个“中国首个”证明,开放是浦东的基因。 开放成就了浦东,从开发开放之初的60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9651亿元,28年来浦东经济增长约160倍。浦东的开放红利也辐射到了长三角乃至全国,以上海自贸区在全国首创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例,目前已经升级到3.0版,对接海关、海事、边检、税务、外汇等22个部门,服务企业约27万家。 不断刷新的开放高度 宽敞通畅的地下综合管廊,涵盖商业、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等功能的交通枢纽,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从一片滩涂起步,成立8年来深圳前海的大变样,背后离不开香港资本的助力。 2010年,国务院批复将深圳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2012年6月,前海22条先行先试政策获批,成为“特区中的特区”。2013年,前海率先启动跨境人民币贷款。2015年,前海蛇口成为广东自贸区的组成部分。 为了深化深港合作,前海提出向香港企业出让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土地。目前,前海已累计向港企出让土地15宗,面积超过34公顷,占比47.4%。截至2018年6月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注册港企8938家,注册资本9129亿元。自有统计数据以来,实际利用港资年均增长206%。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进入新时代,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沿海地区的开放地标越来越多。 新一轮扩大开放,重点是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领域。今年3月,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保诚集团在浦东陆家嘴金融城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截至目前,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10的资管机构中,已有贝莱德、先锋领航、富达等9家落户浦东。 “不断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配套服务,是我们选择浦东和陆家嘴的原因。”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婷说。 今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大虹桥”区域举行。东边的浦东,西边的虹桥,上海的开放双翼齐飞。 展望未来,随着一项又一项开放举措落到实处,并将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全国,沿海地区将继续为中国的开放领航。 (新华社上海10月18日电)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