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丽娟 通讯员 柴永超 一条条主干道,被清洗得底色毕现,两侧便道的缝隙内,看不到任何杂物;一条条背街小巷整洁有序,彻底告别了脏乱差;一座座公厕功能齐全、干净卫生,让市民更方便、更舒适……近年来,随着“创文”工作的深入推进,召陵区始终将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工作放在显著位置,全区上下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克难攻坚、真抓实干,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环境卫生整治热潮,使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碧、天蓝、地美,整个城区就是一个大花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天心情都很愉悦。”看着居住的环境一天天变得美丽宜居,许多召陵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 强化队伍建设 促服务水平提高 召陵区始终将环卫队伍建设作为增强凝聚力、提升战斗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强化培训、培育典型等举措,着力打造一支“特别负责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高素质环卫队伍。 注重教育培训。创新性地创办了召陵区环卫处环卫职工培训中心,采取领导带头讲座、站(所)长轮流授课、工人代表现身说法等形式,分期分批对环卫工人进行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重点进行“双十”作业标准培训,使“双十”标准、以克论净理念深入脑海,让630多名环卫工人个个成为“两城同创”工作的保洁员、宣传员、监督员。 注重作风建设。按照“严明纪律、严格标准、严厉奖惩”和“公厕建设管理与大环境卫生质量双提升”的目标要求,硬起手腕抓制度,黑起脸来抓惩治,起到了教育和震慑作用,使环卫工人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作业质量显著提高。 注重典型选树。在全市首创开展“首席环卫员工”评选活动;日常生活中,注重环卫干部职工和环卫工人优秀分子的培养,在全区环卫系统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加大资金投入 促工作效率提升 为提高环卫工作效率,召陵区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购置大型机械化设备,一方面新建或改建公厕、建设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按照“城市建设到哪里,环卫设施跟进到哪里”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的快捷化、便民化、无害化水平;强力实施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改造工程,近三年来,累计投入数百万元资金,新建和改造公厕69座,垃圾中转站17座,解决了群众“如厕难”和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问题,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利民便民的良好格局。特别是在2016年,召陵区政府提出了“旱厕灭绝行动”,全面实施公厕达标建设,对区管16座条沟式老旧公厕实施改造升级,改造后的公厕全部达到二类以上标准,部分达到了星级公厕标准,成为一项特色性工作,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召陵区还投资1200多万元,购置清运、洗扫、洒水、吸污等设备46台(辆),按照“吸、冲、扫、保”四步作业模式,每天对主次干道循环作业不少于三遍,基本实现了道路清扫、保湿、保洁全覆盖;采取“人工刷、机器洗、人工保”三步保洁法,对主要道路道牙定期进行人工刷洗,并纳入环卫日常保洁管理。 创新管理机制 促环境明显改善 召陵区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形成了一系列长效机制,促使市容环境明显改善。 建立网格化精细管理机制。将全区环卫工作划分为六大网格,细分为36个小网格,实行分管领导、站(所)长、路段长、环卫工人班组长四级网络管理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奖惩分明、务实管用的原则,让实干创业者政治上受关照、生活上受关心、精神上受鼓舞、经济上受奖励,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实干创业浓厚氛围。 建立督导考核机制。严格执行“双十”标准,为各网格配备督察车辆、电子秤、平方尺,以克论净,实现督察考核由宏观向微观的转变。 下一步,召陵区将在全区范围内深入持久开展“垃圾死角围歼、深度清洁行动”,通过拉网式排查、地毯式清洁,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确保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