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茶区粮食生产不能自给,国家规
定以生产茶叶为主的生产队免交公粮,
口粮不足由国家供应。 茶叶,始终是信阳人民的经济来源之
一,信阳也把兴茶作为富民的致富路径。 1982年冬季至1983年是信阳茶产
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一年内新增茶园
面积 14.76 万亩,总面积达到 34.25 万
亩。此后,信阳茶叶生产相对稳定。
1992年信阳首届茶文化节的举办,信阳
茶产业进入第三次发展高潮。到2005
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65万亩,开茶面
积53万亩,茶农年收入1285元,首次突
破千元大关。 改革开放初期,信阳就提出了“让
世界了解信阳,让信阳走向世界”。
1991年之前,信阳仅有几家规模不大的
“三资”企业,到 1998 年信阳撤地设市
“三资”企业达 109 家;1992 年以前,外
商来信阳投资仅有3个国家和地区,到
1998年已有13个国家和地区来信阳投
资兴业。 出生于平桥区肖王乡肖王村的刘
文新,一家9口人,挤在3间土坯房里。
冬天,他与哥哥睡在一张泥巴床上,铺的
是稻草,盖的是棉布床单。不满16岁的
刘文新被迫辍学,独自一人来到60里外
的信阳市区闯天下。最初是提着家里积
攒的鸡蛋沿街叫卖,当天卖不完,舍不得
住店,就在车站票房或别人屋檐下趴在
鸡蛋篮上打个盹儿,翌日一大早,又赶到
菜市接着卖。后来看到毛尖茶叶卖得很
俏,他便跑到大山贩些茶叶到城里摆地
摊卖。有时,有人提前打了招呼要一些
茶叶,他会高兴得一路小跑送上门去。
一晃几年过去了,风吹日晒,摸爬滚打,
刘文新从此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2年,随着第一届中国信阳茶叶
节的成功举办,信阳市建起了幸福茶叶
市场,每间门面房月租金 500 元,刘文
新拿着手里仅存的一万元钱租赁下一
间位置比较好的店面,挂起了文新茶庄
的招牌,彻底摆脱了“卖蛋郎”的身份,
开始一心一意做茶,不到 20 岁的刘文
新就成了茶市里最年轻的小老板。随
后他创建成立了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
责任公司,通过20多年滚雪球式的发展,
已建设成为一家集“文新”牌信阳毛尖种
植、加工、科研、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
化重点龙头企业。如今文新公司初步实
现五个一:即一是打造一个驰名中外的
茶叶品牌;二是成为一家国家级农业产
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是年销售收入5.8
亿元;四是实现税利5000万元;五是带动
10万户茶农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信阳茶
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2006年,市委、
市政府把茶产业作为一项强市富民工
程来抓,要求种植规格化、管理标准化、
生产机械化、营销市场化,实施精品名
牌战略。茶园面积由2006年的65万亩
发展到现在的 210.8 万亩,位居全国地
级市第二位,成为我国江北最大的茶叶
生产基地。茶叶综合产值由2006年的
1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106亿元。 兴茶富民,随着改革开放应运而
生;扩大开放,为兴茶富民增添了不竭
的动能。目前,全市产茶乡镇、街道办
事处共110个,产茶村950个,登记注册
茶企业 1306 个,茶叶专业合作社 855
个,茶农超过 100 万人,茶业从业人员
达到 120 万人,茶业经纪人近 20 万人。
位于光山白雀园镇的信阳四季香茶业
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忠学 1995 年在塞
北呼和浩特成立四季香茶庄,2005年茶
庄分别在二连浩特、鄂尔多斯、西宁等
10余个城市设立配送中心,先后与200
多个大型商超建立关系,成为西北地区
最“牛”的茶业经纪人。 一种真经:坚持开放不停步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 今年9月9日至12日,由中国烹饪
协会联合河南省商务厅共同在郑州举
办的“2018‘中国茶’美食艺术节暨全国
省籍地域经典名菜、名宴博览会”上,我
省有十大经典名菜、十大主题名宴上
榜,其中光山县司马光家宴成为信阳唯
一入选河南“双十”中的“中国菜”。 同是在郑州,今年 4 月 3 日举行了
第 26 届信阳茶文化节新闻发布会“中
国毛尖之都”向四海宾朋抛出“橄榄
枝”。在发布会上,信阳推介了老鸭汤
等20道信阳菜和10道风味小吃,继续
实施“吃信阳菜、品毛尖茶”工程。 今年第 26 届信阳茶文化节期间,
“环南湾湖特色茶旅体验活动”能品尝
到信阳毛尖茶和茶乡特色小吃;更赋
新时代气息的是展示展销活动,包括信
阳茶业博览会、信阳茶旅游及旅游产品
展 、信 阳 特 色 农 产 品 展 、“ 遇 见 茶
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销活
动。今年信阳茶文化节首次采取“五展
联办”的形式,鼓励企业现场推介和销
售,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注重宣传效果,
也注重经济效益,让来宾和游客既能参
观、又能选购。 这种从单一到联合办展,从注重推
介到注重效益的转变,是信阳坚持改革
开放、兴茶富民的缩影。1978年以前,
信阳茶叶的外销是国家外贸系统主
管。1983年以来,一些个体企业直接与
上海口岸联系出口茶叶,仅信阳卢氏集
团每年生产销售3000多吨。 随着信阳毛尖茶的知名度和市场
的扩大,为维护信阳毛尖的声誉和广大
茶农及消费者的利益,我市不仅注册了
“信阳毛尖证明商标”,而且国家质量监
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了《地理标志产品
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还成立了市、
县、乡镇茶叶生产管理机构,促进了信
阳毛尖茶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从改革开放中尝到甜头的信阳广
大茶农,学会了顺应改革潮流、勇立时
代潮头。在栽培技术上,从改革开放初
期的单条行植种植,到 21 世纪的有机
茶园技术;在茶树品种改良上,从改革
开放初期的“信阳群体种”,到全市大量
引种无性系茶树良种;在加工技术上,
从纯手工的“把子茶”,到引进国内外制
茶机械,从品牌战略上,信阳茶产业成
了芝麻开花——节节高。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8年信阳撤
地设市,我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仅7948
万美元。如今,仅 2017 年一年我市实
际引进省外资金就达 230 亿元——一
芽毛尖,让信阳走向世界;一项茶业,让
信阳走向富裕。 改革开放新时代,兴茶富民新征
程。我们坚信: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永
远不会关上,信阳茶业发展的脚步永远
都会向前……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