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 花钱消费应该是件快乐的事,但现实生活中这种快乐其实并不多。尤其是消费周期比较长的大件商品,其间常被各种问题缠绕,难以省心。 比如汽车,据江苏省消保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受理涉及家用汽车投诉2815件,平均一天15件。由于涉及数额较大,消费者维权很吃力,也感到很吃亏。合同纠纷主要体现在销售试乘试驾车、瑕疵车冒充新车,销售时强行搭售保险,二手车隐瞒事故信息等情形。维修纠纷主要体现在国产配件冒充进口配件,维修质保时间不明确等问题,且由于机动车技术含量大、取证鉴定难、检测成本高,消费者在争议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全国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差不多。看来,“买车就是买个祖宗”,这话并不假。 当然,小件商品虽说花钱不多,出了问题不至于像大件商品那样堵心,但一样让人不爽。还是以江苏为例。该省质监局日前发布的2018年第2批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通报显示,此次抽查共涉及带USB接口插座产品48批次,合格33批次,合格率仅为68.8%。抽查不合格项目为标志说明、尺寸检查、防触电保护、软缆及其连接、耐热等11项指标。插座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东西,其质量不过关,会带来很大安全隐患。不出事则已,一出事那就不是省不省心、爽不爽的问题了。 说到与安全相关的商品,最不让人省心的恐怕要属食品,尤其是儿童食品了。9月开学季,许多学校“开学第一课”讲的都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内容。而一些地方为了保证学生食品安全,近期对学校食堂、校园周边小卖部和沿街餐馆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不光国内重视儿童食品安全问题,国外在这方面也是操碎了心。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儿童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法修正案》将于9月14日正式实施。该修正案实施当日起,韩国中小学(小学、初中及高中)将禁止售卖包括咖啡在内的含有高浓度咖啡因的饮料。据悉,咖啡因虽然有缓解疲劳等功效,但青少年大量摄取会产生眩晕、心悸、失眠等副作用,因此不建议过量饮用咖啡饮料。 儿童食品中,饮料是占据相当大份额的一个大类,而这类食品问题也比较多。比如近些年很火的各种功能饮料。虽“功能”中多打健康牌的,但实际上它们只是概念营销策略,与健康无关,有的甚至可能存在健康隐患。健康学界对“功能”饮料最大的质疑,就是其中多含有咖啡因成分。此外,功能饮料中添加的其他成分也可能存在健康风险。正是考虑到这种风险,英国政府拟出台法令,禁止向少年儿童销售部分含咖啡因成分(咖啡因含量超过150毫升/升)的功能饮料,例如红牛、怪物等。一旦禁令生效,向未成年人出售功能饮料的商家将面临最高2500英镑,约合2.2万人民币的罚款。 由功能饮料推想,市面上常见的一些所谓“营养品”,也要小心它们的“功能”忽悠。现在不少核桃饮料都打着能“补脑”的旗号,但有营养专家指出,核桃中含有欧米伽3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它参与构成脑细胞膜,应该说对人体有益,可市面上的核桃饮品配料中含量最多的是水,核桃量很少,更有问题的是,核桃饮品中大都添加了不少精制糖,喝太多,不仅补不了脑,没准儿肥胖和痛风会找上你。 显然,脑子是长出来的,不是补出来的。如果真要“补”,恐怕最该补的还是防骗课。不过,消费者被骗,只怪他们不小心显然是不行的。毕竟,不让人省心的问题太多,主要原因还在于相关部门工作没做到位,监管没能跟上。要让老百姓花钱省心,快乐消费,从而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以此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部门就不能省心,必须用心、上心才行。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