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首个关于蔬菜标准体系建设的《蔬菜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蔬菜标准体系》)地方标准。《蔬菜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蔬菜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为山东省蔬菜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据和行动指南。会上,山东省质监局二级巡视员郭大雷对《蔬菜标准体系》地方标准做了解读。 据介绍,《蔬菜标准体系》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自2017年9月启动到发布历时近一年的时间。期间工作组多次深入蔬菜主产县(市、区)和企业调研,广泛征求省内农业、林业、卫生计生等部门和农业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种植企业、广大农户的意见,邀请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蔬菜领域的专家对标准进行技术评审,经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现在正式发布的文本。 郭大雷解读该标准时表示,标准提出的“目标明确、科学全面”原则和“层次恰当、逻辑合理”原则,是构建蔬菜标准体系的总体要求,蕴含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工作理念。蔬菜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具体蔬菜标准的制定,围绕解决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开展,做到标准之间相互协调配套,注重发挥标准综合体的作用,防止标准交叉重复、层次不清。蔬菜标准体系的构建,紧紧围绕蔬菜产业发展需要来谋划和推进,每一项标准的制定都围绕蔬菜产业大发展,服务于蔬菜质量品牌的提升,防止借标准之名行非标准之事,以确保标准制定后能得到有效实施,产生积极效益。 据了解,按照蔬菜类别和产业链条两个维度,《蔬菜标准体系》地方标准提出了构建蔬菜标准体系的技术路线。该标准增加了蔬菜类别维度,将山东省蔬菜总结概括为白菜、绿叶菜、葱蒜、茄果等13个大类,在蔬菜类别维度下构建产业链标准子体系。山东省蔬菜标准体系的构建,重点围绕该13大类蔬菜开展,在科学界定蔬菜分类的基础上,对每一类蔬菜再按照产业链维度进行规划,最终形成“树林”式标准体系构架。《蔬菜标准体系》地方标准立足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提出构建蔬菜标准体系的主要任务。从全产业链的维度看,山东蔬菜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要构建生产、产品、加工、流通、质量追溯、管理服务等6个标准子体系,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覆盖。 《蔬菜标准体系》地方标准系统地梳理了“一图两表”,提出构建蔬菜标准体系的主攻方向。“一图”是蔬菜标准体系框架图,以图表的形式勾画出明确清晰的标准体系层级,有利于标准制定者准确定位具体标准所在的领域和层级,并根据这一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要求开展标准制定工作。“两表”是蔬菜主要基础通用标准明细表和山东省主要蔬菜的相关标准明细表。两个表共梳理蔬菜相关标准1225项,其中现有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13项,行业标准488项,地方标准319项,待制定的标准201项。待制定标准主要涉及蔬菜种子质量及育苗技术、种植或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产品质量及流通等环节,这为下一步制定蔬菜标准明确了主攻方向。 郭大雷在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蔬菜标准体系》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新型山东蔬菜标准体系建设的全面启动。下一步,山东省质监局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按照《蔬菜标准体系》提出的基本原则、技术路线、主要任务和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山东蔬菜标准体系建设,努力制定更多的蔬菜国家标准,强化蔬菜标准的推广应用,着力以先进标准引领山东蔬菜质量品牌高端化,塑造标准高、品质优、效益好、竞争强的山东蔬菜品牌形象,打造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齐鲁样板。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