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年轻父母大多都受过教育,非常重视宝宝的健康成长,也都拥有自认为正确的育儿方法。的确,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父母都会在摸索中形成自己照顾宝宝的方法。但是,老一辈也代代相传下来不少“说法”,可说是一种经验的总结。经常听到这些说法,爸爸妈妈难免会受到影响。 说法1:宝宝会爬的越早就越聪明!
爬行可以说是宝宝的生长过程中第一次协调使用手脚等身体器官的运动,对于宝宝来说,爬行也可算是一种综合新规的健身运动。爬行时,宝宝必须用四肢支撑身体,小手、小脚和胸腹背部、四肢肌肉必须协调动作,而且要注意爬行的“路况”。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宝宝的视觉、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协调发育;还能让宝宝的血液循环更加流畅,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更重要的是,爬行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宝宝多爬一爬,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会更加丰富,有利于促进脑的生长发育。从第一次开始爬行,宝宝需要经历多次练习才能爬得稳、爬得快。在此过程中,宝宝不仅要调动四肢和胸腹肌肉,更需要“动脑”,调动和激发全身的器官的配合。因此,爬行的确能够锻炼宝宝的脑神经系统功能。 但到,目前并没有可靠的研究证明爬行对宝宝的大脑发育有特别的作用。我们只能说,越早会爬的宝宝不一定就更聪明,爬行晚的宝宝也未必就更笨。 说法2:越早会站会走,宝宝发育越好。 今天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个处处焦虑的时代,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自己娃和别人的娃进行各种比较。尤其是宝宝第一次站立、第一次走路,会让许多爸爸妈妈惊喜不已,争相“晒”出来。而那些站立和走路晚的宝宝家长,难免心理嘀咕和疑惑,是不是自己娃发育有问题?是不是因为我没教宝宝这些?怎么就还不会站立、不会走路呢? 于是,老人家经常念叨的说法“越早会站会走,宝宝发育越好”不禁涌上心头。许多爸爸妈妈开始各种忧心忡忡,开始刻意引导和训练宝宝“站起来!”“走过来! 一般来说,宝宝在9-10个月时就能独自站立了。这是一种普遍规律,但是也因人而异。早两个月还是晚两个月都是正常的,有些宝宝动作发展快,自然“快走”一些,而有些宝宝的确动作发展会慢一些,自然会比其他宝宝“慢一步”。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爬、站、走的节奏,这是自然发展规律,不是能教出来的,家长不能强求。宝宝发育有快有慢,不能说谁的发育就更好。拔苗助长的典故想必家长都不陌生。如果有些宝宝的发育还没有到学站立和走路的阶段,家长如果刻意引导和训练宝宝的这些动作,反而会加重宝宝骨骼的负担,很难让宝宝“走得正”,步态不稳或不正确。严重的,可能还会影响到宝宝的骨盆和四肢正常形态的形成,甚至影响宝宝脊柱的正常发育。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宝宝大动作的发育过程,具有一定规律,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这些不同的阶段,但也必然存在个体差异。老一辈的“说法”自有其道理,但又不尽然。家长要了解宝宝每一个阶段发展的科学指标,注意观察宝宝的日常状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咨询医生。遵照宝宝的成长规律,才是正确、科学的育儿方式。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