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孔刚领 7月26日,是禹州市褚河镇巴庄村村医王胜伟的51岁生日。然而,他却没等到这一天。 7月20日,似火的骄阳下,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挤满了王胜伟家的小院。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泪水模糊了他们的双眼。 桌子上,王胜伟的照片笑容依旧温暖,却以一种冰冷的形式永远定格。 危急时刻,村民想起了王胜伟 7月18日,是农历的六月六。按照农村的风俗,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在这天炸油馍、焦花。 巴庄村妇女张丛敏和好面,擀好了面叶,当她拧开液化气罐阀门时,发出了“嗵”的一声巨响。霎时间,满屋就成了火海。张丛敏身上的衣服迅即被点燃,她发出了“哎呀”一声后,便倒在了厨房的地上。 附近乘凉的妇女们听到响声和张丛敏的呼救声,立即跑进院子,看到的是正在地下翻滚的张丛敏。 火,在屋里燃烧,黑烟顺着窗口向外冒,吓得大家急忙向后退。 “胜伟,快来呀,张丛敏家里着火了,她身上也着(火)了!”情急之中,一位村民想到了村医王胜伟,并迅速拨通了他的电话。 此时的王胜伟,正开着车在村里行驶着,接完电话,他驱车向张丛敏家赶来,在距离张丛敏家大约200米处,汽车不能继续前行。他跳下车,跑进张丛敏家厨房门口。 此刻,张丛敏家的厨房内,浓烟滚滚,大火仍在燃烧着,倒在地上的张丛敏正在挣扎。 “是液化气燃着了,有可能会爆炸,大家离远点。”说完,王胜伟便一头扑入燃烧的火海中。进屋后,王胜伟一手捂住鼻子,一手拉住张丛敏的胳膊用力把她拉出门外,从进门到出门,只有短短的几秒钟。 “快把她拉到卫生室,我马上就过去。记着打120。”王胜伟把张丛敏拉出门外,对围观的乡亲们说。 说完,王胜伟又找来一块棉垫,沾了一下水,准备再次冲入火海。 “人救出来了,赶快离开吧。火已经烧了几分钟了,液化气瓶随时都会爆炸,太危险了。”有村民提醒道。 “不行,如果燃气罐爆炸了,那毁的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这一片都危险了。”王胜伟说。 王胜伟再次扑入火海,室内的浓烟呛得他咳嗽起来,他把湿过的棉垫用力压在发火口上,迅速拧上了发烫的阀门…… 火灭了,王胜伟踉跄地回到自己家里,他洗了把脸,没顾得上处理自己胳膊上的烧伤,便开始为张丛敏做简单的伤情处理。十多分钟后,120救护车把烧伤的张丛敏拉走后,王胜伟如释重负,但他感到浑身疲惫,呼吸困难。 出于职业的敏感,王胜伟赶忙叫来自己的儿子王玉龙,让其拉着自己到医院做检查。可谁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永别——车开出巴庄村不足1公里,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医治过无数人的王胜伟,却不能挽救自己的生命。 王玉龙不甘心看着爸爸就这样离开人世,急匆匆把爸爸拉到自己工作的禹州市中心医院,医院经过一个小时的抢救,然而,一个鲜活的生命却戛然而止。 提起王胜伟,乡亲们竖起了大拇指 “王胜伟是个德行好,手艺高,在俺这一带出了名的好医生。”巴庄村党支部书记巴自鸿说,“他行医30多年,医治的病人不知道有多少,做过的好事不知道有多少,可他却突然走了,太可惜了!” 1987年,20岁的王胜伟从许昌卫校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从医生涯。1997年他又到郑州仲景国医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进修,掌握了一门针灸技术。 全村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认识王胜伟的,无论谁有个头痛伤风,无论是白天夜里,王胜伟是随喊随到,一点“架子”没有。“这样的好医生我们离不开他,他走了,今后看病可没有这么方便了。”提起王胜伟,乡亲们竖起了大拇指。 村里80多岁的王锁老人,半夜发病,王胜伟急忙把他送到医院,陪伴到天亮。 村民刘玉红去年4月感觉胸闷、呼吸困难,找王胜伟看病。看情况不对,王胜伟连夜开车送她去医院忙到夜里11点,还垫付了2000块钱的住院费。 采访中,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向记者讲述王胜伟的善举。 “有钱没钱,只管来看病。早晚有钱了再来算账。”村干部马建周拿着卫生室的记账簿让记者看,“你看,他本子上,村民欠的账近2万元,他从来没有要过账。” 长歌当哭。一位让人称颂的好医生走了,留下了乡亲们的思念和悲伤。 王胜伟出殡当天,在村口,村民们自发组织的送行车队以及送行的村民,把村里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 当灵车缓缓通过时,许多村民以最传统的方式为王胜伟送行,被救妇女张丛敏的丈夫专程从医院赶回来参加葬礼,他一下子跪倒在王胜伟妻子曹红敏的面前,下跪叩头,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村民都发出内心的呼喊:王医生,您慢慢走,您一路走好,我们不会忘记您…… 王胜伟走得匆匆,走得壮烈,他以医者仁心和热血之躯,写下一行行关于人生大爱的生命诗篇。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