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经济时代,各种新行业不断涌现。这不,“共享单车”的热潮还未褪去,“共享护士”又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近日,这一新业态在西安、济南、成都等城市流行开来。无需去医院挂号排队,只需用手机APP下单,就会有护士上门提供打针、输液等服务,但服务费用较贵,以某共享护士APP“输液服务”为例,价格为169元,比当地三甲医院贵7倍以上。 许多人对“共享护士”这一新生行业表示欢迎,他们认为,花不太多的钱,不去医院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应该看到,“共享护士”行业的出现,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 “我爷爷今年83岁,以前只要他去医院,我就得请假。现在好了,有了共享护士,能上门服务的就不必去医院了。”北京市民张先生说。日益加深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催生“居家养老”新模式的重要原因。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另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目前我国2.22亿老年人中,近1.5亿患有慢性病,91.2%的已故老人死于慢性病;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患者高达700多万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完全失能老年人近1000万人,预计2050年失能老人将达到9750万人。虽然尚没有关于家庭医护市场需求规模的权威估计,但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宏大的规模已经引起关注。早在2011年,民政部就曾推算,2020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我国护士资源的短缺,是催生“共享护士”的又一重要原因。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全国医护比达到1:1.1,扭转了此前医护比倒置的局面。但是,这与发达国家1:4甚至1:5的医护比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工资较低使得护士行业缺乏吸引力,一些取得护士资格的人转而投向其他行业。“共享护士”提高了护士从业人员的收入,或将吸引更多人投入到这一行业,缓解护理人员紧缺的问题。 “共享护士”上门服务有望解决老年人和行动不便患者就医难的问题,给老百姓带来了便利,对护理服务进入家庭进行了探索,同时增加了护士群体的收入。尽管带来了诸多益处,不少人仍对这一行业抱有担忧和疑虑:一旦患者出现突发情况,没有医生在场,护士能妥善处理吗?护士经验和水平参差不齐,患者怎么鉴别?一旦出现医疗事故,责任怎么划分?甚至有网友明确表示,在行业规范之前,是绝对不会尝试的。 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纵观现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无论是电商、外卖平台,还是共享单车、网约车,都曾经出现过质量问题,甚至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危害。在可观经济收益的吸引下,“共享护士”的队伍或将迅速壮大,但不排除一些人抱着非法或者侥幸心理,甚至一些平台也会由于监管意识和监管能力的不足,不能很好地履行自身监管职责。 此外,“共享护士”还存在一些法律上的问题。法律专业人士表示,护士是取得执业证书并在医疗机构进行过执业注册的专业护理人员,而“共享护士”服务行为是在执业医疗机构之外提供有偿服务,按现有的执业管理规范,可能被认定为违法执业,这牵涉到能否放开护士多点执业问题。有医学专家则明确表示,“共享护士”提供服务和医生的多点执业不同,因为医生的多点执业是立足于医院平台,这些平台本身就已通过有关部门的授权和资质认证。 对此,业内专家普遍表示,对于“共享护士”行业必须采取严谨审慎的态度。毕竟,“共享护士”面临的是严谨的医学领域,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任何侥幸的心理,都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将可能出现平台和护士之间互相推卸,责任难以界定的问题。 无规矩不成方圆,由于目前“共享护士”行业面临着行业规则和标准缺失的问题,质疑护士资质审查、医疗安全并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的声音,已不断在市场上出现。“共享护士”相关行业规范或者标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非“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行业可比。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各地探索开展“共享护士”的经验做法,引导规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期待政府部门尽快制定出台有关“共享护士的行业规范,厘清平台、护士、患者三方责任,保证服务质量,为患者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