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微信,朋友圈简直成了小社会,继“微商族”“心灵鸡汤族”“自拍族”之后,微信上又出现了“讨包族”,更有网友给“讨包族”取了新名字“微信乞丐”。
近日,市民李女士的微信朋友圈出现了这样一条信息:“天气冷啦,朋友们资助让我买件袄吧……是朋友的给我发5元,喜欢我的人就发6.66元,爱我的人发5.20元,最爱我的人就发13.14元……”
“发这消息的是我一个好朋友,碍于面子,我就给她发了6.66元的红包。”李女士说,朋友发这样的消息也就算了,朋友圈还有一些不太熟悉的人也上来要红包。“平时从来不说话,有的根本都不太熟甚至是陌生人也上来讨红包,尤其节假日。”
许多人表示曾接收过这样的讨红包信息。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讨包族”目前基本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坑骗”型,“你给我5块钱,我给你个大大的八卦。”等收到红包之后,八卦是什么呢?大多也是在网上找的一个陈年老段子,或者根本就没有了下文。二是“逢年过节”型:“中秋节快到了,你看着给吧,网友1元,喜欢3元,暗恋5元……见证我们感情的时候到了,收到红包后会晒到朋友圈。”中国人往往更看重面子,最怕被晒,可被晒之后的感觉呢?三是“哭穷”型:“最穷的时候到了,是兄弟的给我转6.66元吧。”
记者从身边朋友中了解到,这些朋友圈讨红包的信息,一般都在朋友圈、微信讨论群中发送,或直接发给某个好友。讨红包信息的版本也比较多,虽然开头的表述不一样,但里面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记者留意到,按照“等级”的不同,所转账的金额规定也不同,比如“朋友”转账5元就够了,“喜欢我的人”要6.66元,“爱我的人”则需转5.20元……总体来讲,数额都不是很大。
遭遇“微信乞丐”,市民都是怎么看呢?记者采访了10位市民,大多数人对此信息表达最多的是“反感”和“无奈”,只有少数人表示无所谓或赞同。
“刚开始觉得挺好玩的,就给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发了红包,后来慢慢发现,有些好长时间没联系的朋友或者没有见过面的微友,还问我要红包,有想把他们拉黑的冲动。这种信息频率高了也会烦,每次都一两块也不好计较,微信群里互动抢红包可以接受,但是群发信息讨红包会让人反感。”市民张静说。
网友“傲雪”吐槽说:自从朋友圈有红包功能以后,产生了一群要饭的人。认识要不认识也要,他们春天缺口罩夏天吃冰棍,秋天缺毛衣冬天缺手套。三块五块的,真没意思。
也有少数市民对这样的行为表示无所谓或赞同。市民张子涵说:“这样的信息我相信他们多半也是转发的,其实数额都不大,玩得开心就好,不必过分计较。”
对于朋友圈“微信乞丐”现象蔓延的问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顾月霞表示,索要红包的现象仅限于娱乐、开玩笑也无可厚非,但是和感情绑架在一起就实属不该了,这样会让对方产生反感,甚至会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要尊重对方的意愿,索要红包的信息要慎发。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