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元商业票据到期兑付遭拒,持票人如何维权?以案说法,法官来支招了 |
发布时间:2023-03-24 14:37:32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
生活中,电子商业汇票凭借其流转效率高、结算便捷等优势,受到了不少企业的青睐。然而在实际交易中,付款人出于种种原因拒付的情形也时有发生。一旦电子商业汇票兑付时遭拒,持票人该如何维权?3月21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简称“惠济法院”)获悉,该院审结了一起因电子商业汇票兑付遭拒引发的票据追索权纠纷,依法判令付款人足额支付票面款项。 案情 30万元票据兑付遭拒持票人追索出票人、背书人 2020年10月,某创公司与某建公司签订合同一份,约定由某建公司承包某创公司发包的一处办公楼装修工程。2021年1月工程完工后,双方进行了结算,某创公司向某建公司出具了一张可转让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票据金额为30万元,汇票到期日为2022年1月31日。随后,某建公司将该票据背书转让给了某成公司。汇票到期后,某成公司提示付款,但遭到拒绝,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建公司与某创公司连带支付欠款30万元及利息。 对此,某建公司辩称,某成公司并未按照法律规定向某创公司发出追索通知,因出票人拒付产生的利息等相关损失不应由该公司承担。某创公司则表示,某成公司未举证取得涉案汇票所基于的法律关系,应该承担不利责任,法院应依法驳回某成公司的诉讼请求。 考虑到原被告双方均为企业,为有效减轻诉累、更高效化解纠纷,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首先多次联系当事人了解情况,积极引导双方进行调解,但由于分歧过大未能成功,遂依法开庭进行了审理。 判决 出票人支付30万元及利息,背书人连带清偿 惠济法院经审理认为,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汇票的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本案中,根据在案证据显示,某成公司与某建公司存在真实的交易关系,涉案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系某成公司合法取得,且案涉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记载事项符合法律规定、背书连续,反映的票据关系明确。某成公司通过背书转让的方式取得案涉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成为最后合法持票人,其票据权利应受法律保护。某创公司作为出票人,应支付某成公司30万元及利息;某建公司作为背书人,应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某创公司关于某成公司不能证明合法取得涉案票据、未举证其在法定期限内提示付款及未出示相关拒付证明材料等抗辩意见,与事实不符,不予采纳。某建公司辩称某成公司未向其发出追索通知,其不应承担逾期兑付产生的利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六十六条之规定,某成公司未在规定期限发出追索通知亦不影响其行使追索权,且并无证据证明某建公司因某成公司的延期通知行为遭受损失,故某建公司主张不承担逾期兑付利息,缺乏法律依据,对其该项抗辩理由不予采纳。 遂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作出民事判决:1.某创公司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向某成公司支付票据款项30万元,并以30万元为本金支付利息;某建公司对上述第一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说法 因不同的拒付理由可主张不同的权利 承办法官介绍,本案中的电子商业承兑汇票指的是出票人依托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以数据电文形式制作的,由金融机构以外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承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通常情况下,一张汇票上至少包括出票人、承兑人和收款人三个主体,汇票每多一次转让,就会多一个持票人,根据我国票据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或者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持票人应自到期日起十日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此时承兑人应当无条件支付。 对此,法官提醒广大企业,要注意提升风险防范意识,谨慎选择汇票方式交易,如确需采取此种方式,首先要确保汇票书写规范、要素齐全、出票日期填写清晰、数字正确、大小写金额字迹清晰、规范、一致,不进行模糊书写、涂改,背书应连续;同时要注意诚信经营,依法履行合同。 一旦票据被拒付,可因不同的拒付理由主张不同的权利:如系逾期支付或票面瑕疵,可以向银行主张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如承兑人账户空头,可以向出票人主张票据付款请求权,或背书人、出票人及其他债务人主张追索权。 另外需注意,行使追索权需要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二年,见票即付的汇票为出票日起二年,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为被拒绝付款之日起六个月。如未在上述期限内行使追索权,则会丧失票据权利,但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付款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持票人在被拒绝承兑或到期被拒绝付款时,要注意在规定的时间内行使追索权,最大限度避免自身利益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正文结束] |
版权与免责声明:
1. 本网注明来源为科技创新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科技创新网,未经科技创新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科技创新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hnppxc @126.com
特别提醒:本网刊发的所有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