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金鹏(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少审庭) 原题:夜色渐深,仍在寂寞处坚守
借调省扫黑办归来,回到省法院刑一庭。因急缺办案人手,听从组织安排调至少审庭,按要求立马接手提前退休法官全部未结案件。 几尺高卷宗堆过来,翻捡一下,除涉及未成年人刑事二审案件外,更多是申诉、减刑案件。 案多人少,少审庭每天都很忙。刚打开办公室电脑,未来得及翻看案卷,便有申诉案件当事人电话打进来,要求递材料,要求见见面,要完成的工作有很多,接待却繁琐耗时。天时人事日相催,一时间责任便如浓重的云,沉沉地压在了眉宇之间。 申诉人天天询问案件进展,将申诉作为诉讼救济的最后一根“稻草”,把全部希望压在了申诉上面。办案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耽误,不拖沓,该加的班当然还是要加。很快半年时间走完,结案百余起,数量可观,效绩分值却上不去,然,做为员额法官,办案是要计算效绩的,当下,每一起申诉案件办理,工作量仅为普通案件六分之一分值,如何协调办理刑事二审案件、申诉、减刑案件,合理安排办案进度,这是一个新挑战。 申诉案件数正逐年激增,全国都一样。申诉案件涉及很多不常见罪名,量大面广,阅卷同时,要查阅更多资料,总完不成任务量,便有些急眼。 但从办案实际情况来看,90%以上的申诉案件并不符合再审条件,当驳回通知做出后,随之而来的当事人电话和来访,让办案法官压力山大,少审庭案件如此量多事杂,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 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全国法院依法办理各类审判监督案件178万件、刑罚执行变更案件386万件,再审改判刑事案件1.1万件,连最高院行政庭60%以上的案件,也都是全国申诉上来的小案件,法官们只能一件一件审理,一天一天地干,一鼓作气干到底。 也想案结事了,更想通过简单地释法析理,当事人就能从法理、情理上重新认识案件,但,这非常难。每一起申诉案件当事人戒备心理极强,经过长期诉讼,大多会存在这样那样执念或偏见,不服各级裁判,总想逐级申诉至最高院,且法官言语态度、细微表情改变,都能引发他们情绪变化,一旦遇上不在“同一频道”的申诉人固执已见,说多了、说少了都不满意,当事人来访不休占去办案时间,见与不见让人犯难,有些当事人还会在电话里骂粗话,让你受尽委曲,如何依理和升华群众感情,一如办案瓶颈急需突破。 法官要学会换位思考、当舍得付出时间,不能让司法为民的好事,办成影响司法公正的糟心事,接访就是一种考验。 我们当准确洞悉并把握来访者心理,要从申诉背后看出案件诉争实质,很多时候,拉好家常,就成了情感沟通的“桥梁”。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想让来访者信任你、服气你,法官先得把心放正,因为,案件再小,都牵扯背后那个人、那个家庭的生计、幸福,甚至系着一个企业生死。坚守法律底线,既要维护程序正义,又要充分保障诉权,这是时代特征,也有制度困境。为此,法官日复一日地坚守着,身边竟有不少积劳成疾者,或提早退休,或病倒在办案岗位上。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依法评价疑案,严格纠正错案,公平平反冤案,就是要以细心,耐心去化社会矛盾,破解民生难题,依法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想方设法解决固有矛盾,不让新矛盾在案件办理中再次产生,别无捷径。 要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大原则,积累不同办案经验,体会不同情感,尝试不同关系,守初心、尽职责,正是牵引法官向前的不竭动力。 想找准案件问题症结,最忌先入为主。要尝试把每一位当事人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耐心回复问题、解答困惑,并以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工作,不急不燥,以心交心。案件经过侦查、起诉、一审、二审、再审程序,可以推定:其本身应当是公平公正的。 办案中,法官需善于分析,勤于思考,根据申诉理由厘清审判思路,再去“精准监督”早已生效的一二审裁判,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守得住寂寞,禁得起诱惑,心无旁骛,静心沉潜,久久为功。 我们需要这种专注和坚守,不拘泥于案卷书面审查,当面听取当事人意见,通过走访等必要的调查核实并与原承办法官交换意见,会让办理的申诉案件更扎实。 审理于某某等等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一案时,“瞄准”当事人行为当时受外因胁迫焦点,我带着书记员深入案发地,多次走访相关人员,了解案件背后实际情况,真就发现问题,功夫下足了,合议时提出立案再审理由和意见,被一致通过。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想找准属于自已的空间,法官亟需自主可控能力。申诉案件办理忌“生冷横硬拖”、怕盲目攀比结案率,亦怕为转移矛盾、化解压力,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心理作怪。 在快速变化的数字化时代,专注成就品质,坚守铸就业绩,案多人少是短板也是弱项,我们以日拱一卒、慢火细炖笨办法不让案件积压,坐得住、沉得下气,让每一天都有价值,自甘寂寞就是基本功。法官用心用功用情了,案件监督点位才会更精准。 耗去的生命堆积成了年纪,我已不再年轻,看着特殊时期下身边忙碌着的同事们熟悉身影,感叹年轻就是财富,浑身有的就是劲儿,不会前怕狼后怕虎,更会一往直前。做为老同志想赢得主动,更应自觉主动减少娱乐活动,收藏的影碟不看了,心仪书籍放置一边,每天家和单位两点一线,虚长几岁也许更耐寂寞,更能沉下心吧! 凭着埋首卷宗追循每一证据细节的办案经验和习惯,趁如今尚能撑得住、顶得起,谨防“自我妥协”,经办百余起申诉案件一一出手,步伐铿锵中,也觉出了一种自信。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每天被卷宗环绕着,迎朝霞伴黄昏,默默做着功课。虽然精雕细琢,有一些案件年代久远,毕竟de时过境迁,当事人多年申诉,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一捧起发黄案卷,再听完当事人陈述,一时间,如同站在黑黢黢的隧道里,仍会连尽头的微光都看不见,面对复杂事理,有点扑朔迷离的时候,是不是一件冤假错案,如何用手中的判笔维护住公平正义,那就下笨功夫吧!调卷、阅卷、静心、细心、耐心地审查程序卷、证据卷,审微识著做着阅卷笔录。 在审查杨某玲犯虚假诉讼罪申诉一案时,卷多复杂,有诸多案件暇疵,每天以图表的方法理清思路,以做标签的方式找寻症结所在。细细推敲每一个细节,时间一长,使用鼠标的食指几乎磨破了,老腰酸疼了,眼睛流泪了,腿脚麻木了,然而,在谨慎的眼晴里,真的走心了,往往“枊暗花明”,案件全貌不得不整个地暴露出来。真想拥有真知灼见,十分努力就能换来毫不费力,少打“哈哈”不糊弄,符合再审标准案件,我依法提出“提、指、发、改”意见、案结事了时,也能享受到职业生涯中那份大喜悦。 刑事诉讼案件总出现反复再审,审而不终现象,时时面对诸多案外因素。应当杜绝“视访为伤”心理,我们不怕无策,就怕无心,越是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干扰就越多,会将办案心境全盘打乱,法官此时的独立担当必不可少。 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崔某某贪污、挪用公款、受贿案,申诉人很不放心,多次来到院反映情况,并带着法学博士“考察”自己案件的承办法官,多次耐心接访,并与人大代表见面,该案依法驳回申诉后,人大代表说“开始我是不太相信法院的。听了你的办案经过后,我感觉到,法院还是公正的。”来自新乡市张某战最后一次接访时说,“在我的案子审理过程中,你跟我聊了很多。最后申诉被驳回,有些缺憾,但对你的那些人生建议,我还听进去了,我相信法律。” 在时间的轴上,我们以更耐心、更努力、更专注的表现,坚持抗压负重前行。也有静不下心来的时候,办案阵脚就会被打乱。事实上,每个人都会有一时的悲观、失望、泄气,无法长时间保持住激情,法官办案也存有这样那样一些弱项,比如:浮燥、自负、懒惰、懈怠、怯懦、贪念等等。 面对不确定性,当坚持自律,培养定力,不任意放纵自已。面对一些威胁、利诱时,尤其要战胜自我,不动于微利之诱,不眩于五色之惑。法官的一种精神特质就是坚守和信念,贯守其中的更是一种超强专注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公平正义砥砺前行,司法事业只争朝夕。做为一名普通法官,当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审判业绩,需以不变坚守、恒定努力应对办案的不确定性。 无论领导关注案件、人大代表关注案件、各种批示案件、打招乎案件;无论面对当事人、案外人;无论在法庭上、员额法官合议时、上审委会时;遇上不确定性挑战,正是考验初心和担当的时候。就让当事人在我的面前发泄出多年积压的负面情绪吧!然后再讲出道理。 只要内心是温暖的、柔软的,办案就会是温暖的。以法理和同理心画好了“同心圆”,法官方能使久拖不决的案件实质性化解掉。力求息诉罢访,努力定份止纷,我们不计难易,志在济人。点头微笑、倾听认真,讲法理又讲情理,一句理解、一声劝戒,小小举动里蕴藏着善意,于细微处流淌着温情。我们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只要受欢迎,能让来访者咧嘴笑之事,难也应坚持干到底。 年矢每催,再次来到时间节点。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习惯于在时间交汇点抚今追昔。呆在办公室里细心走位,回望走过的路途,仅剩下静静阅卷,抚卷挖掘细节镜头;瞻望未来去向,仍当是坦然应对压力伏案寂寞的样子吧?! 夜色渐深,灯火通明的省法院办公大楼,锐意进取的无数法官在最寂寞处坚守着,他们汇聚成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那是因为对法官职业爱得深沉!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