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万物萧条。而在商城县河凤桥乡辛店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蔬菜大棚里,却是另外的一番景象:红色的西红柿、嫩绿的黄瓜、绿油油的芹菜等各类蔬菜生机盎然。 “现在我种了15亩大棚蔬菜,种植四季新鲜蔬菜和反季节优良品种蔬菜,主要雇佣当地村民打理,基本上都在本县销售,收入不错,刨除成本每亩有2万元收入。”近日,笔者跟随商城县河凤桥乡辛店蔬菜合作社理事长王召林在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钢管架温室大棚里穿梭着。王召林自高中毕业就种植露天蔬菜,5年后,他开始种植大棚蔬菜,目前已有40余年的种植蔬菜经验。自从种植大棚蔬菜后,他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河凤桥乡辛店村大棚蔬菜基地位于灌河东岸,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蔬菜的优势。以前,该村大棚蔬菜多数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基础设施落后,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越来越突出。 2000年,在县里扶贫开发工作的引领下,依托项目资金完善了辛店蔬菜大棚基地基础设施,2008年,乡里号召乡村能人王召林牵头成立了辛店蔬菜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依托科研院所,不断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叫响了河凤桥蔬菜品牌。目前,合作社有社员350多名,蔬菜种植面积2000余亩,其中大棚蔬菜种植面积800多亩,品种40多个,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300多个闲置劳动力务工就业,在县城多家超市、农贸市场建立直销网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关居民“菜园子”,当地菜农的“钱袋子”。 现在近一半的辛店村村民通过种植大棚蔬菜走上了致富路。王召林说,下一步,合作社将大力强化技术服务,更多地举办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组织菜农到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不断地提升大家的种植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水泥路、钢架大棚等基础设施,努力让村民的收入再上一层楼。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