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家 高 博 去年和今年的两会,工业互联网都是热词。有人称之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德、日、美等大国不敢掉以轻心,领头羊西门子、丰田、GE建立实验室和标准,好比发令枪响前纷纷热身。实体经济升级的需要,让中国也高度关注工业AI和工业互联网。 开工厂如军备竞赛,不进则退。因此,即使对工业互联网的前景不甚清晰,大家也在积极讨论和准备。十来家顶级的中国企业(涵盖制造、通讯和互联网)成立了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投资不弱于美日欧。这种重视是因为中国制造业升级与工业互联网建设大方向一致。无论工业互联网呈现何种面貌,人与设备紧密嵌入通讯和计算是必然趋势。 工业互联网将推出什么现象级应用,依赖于未来具体的市场需求。各龙头企业有不少高大上的演示车间,能否推向商用得看赚不赚钱。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呼唤更多创意,等待一些非互联网化不可的场景。常见诸媒体的“物物交互、自行其是”的智能工厂仍是概念性的实验项目。国内外创造效益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主要是盘活大数据,以协调生产和管控物流。当然,仅大数据精益制造这一场景,若能提效一两个百分点,也市场巨大。深耕该领域的从业者也指出了应着力的环节:一是数据标准化,二是高水平人才培养。 首先,数据采集的设备来源不同,数据结构与通讯协议不一致,让各设备信息难以统一上云,无法汇集交互,工业界对此做出有效响应尚需时日。另外,让机器自行交互和决策,可以节省人力或提高质量。但为机器填入参数,总结公式并不简单,需要复合性人才:既深刻理解工艺,又能研发,又熟悉IT软硬件,对智力水准要求极高。一流学生不愿从事制造业是全球性问题。为此应弘扬制造业文化,为工匠提供优越待遇。 总之,将人的思考力和沟通力移植给工业互联网,还需要付出相当努力。工业互联网是着眼长期的事业。 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优势,是依托大市场的完善工业基础设施。网络世界与物理世界深度结合,前提条件是大大压低通信和芯片的成本。目前中国发力5G(5G工业网已在实验中),开拓芯片产业,都有益于未来实现智慧工厂。即使没有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中国也会全力推进这些项目。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