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实习生刘袁抒 唐朝618年建国,距今整整1400年。每当谈及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王朝,人们言必称大唐。唐何以脱颖而出?又何以大唐?12月9日,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于赓哲携新书《唐开国》来到郑州松社,他以诙谐自如的叙述风格,为读者解密大唐波谲云诡的开国史(右图)。讲座之前,于赓哲教授接受了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的独家专访。 于赓哲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医疗社会史。近年来出版有《唐代疾病、医疗史初探》《狄仁杰真相》《上官婉儿》《大唐英雄传》《她世纪》《平衡的失败——唐玄宗的得与失》(上下册)《隋唐人的日常生活》等作品。 称赞《河之洲》特刊《何以大唐》 探讨中原在唐朝的地位,于赓哲一连用了四个“重地”概括:河南是唐朝的政治重地、经济重地、文化重地和艺术重地,“中原是当仁不让的核心,长安和洛阳是两朵并蒂莲,形成了一条文明轴线”。 他说,洛阳是东都,据统计,隋唐三百年时间里,皇帝在洛阳累计居住约50年;河南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很多人印象里丝织品是江南产物,其实当时的河南还是唐代麻织品、丝织品的主要产地之一;另外交通便利,洛阳是大运河的核心地带,商贾云集,经济发达;河南在唐朝文化图谱中更是重中之重,人才辈出,许多著名诗人都是河南人;龙门石窟等是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河南的唐三彩在唐朝占了绝大部分。 今年6月30日,大河报《河之洲》文化周刊曾推出了特刊《何以大唐》。这组报道以穿越回唐朝的“糖妞”为线索,分别以《大唐真的以胖为美?》《谁说唐人没有夜生活?》《大唐下午茶,除了葱姜还有盐?》《戏里戏外,唐人故事今谁说?》《西行取经,玄奘为啥不抄近路?》《大唐绿卡,为啥恁多人想拿?》《跨越千年,唐人遗存有几多?》7个话题,对大唐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回望。 采访结束后,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将《何以大唐》特刊赠给了于赓哲教授。“很好!活泼,接地气!”在详细读完特刊之后,于赓哲教授赞道,不仅内容不错,面面俱到,而且基本知识点都比较正确,很难得。 最喜欢唐人的率真 被问及最喜欢唐人的哪一种气质,于赓哲脱口而出:“率真。” 他说,宋朝以后多说教,总觉得担负着教化人民的责任,而唐朝不一样,唐朝的作品就是快意恩仇,很直率,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不维持自己高大的形象。“唐代的知识分子没有教化别人的思维,没那么多的虚头巴脑的东西。”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的一首《侠客行》,真实反映出了唐代盛行的游侠之风。 在于赓哲看来,唐人的性格有尚武精神,“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边塞诗自成气候。“文臣武将也没有明显分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没有用文武来区分。长孙无忌在很多人印象里是一个文臣,其实他也带兵打仗,徐茂公李勣是武将,但也做行政工作。唐朝是糅合文武,文武融于一道。这种建功立业的心态,和后世文人形成强烈对比。” 为何尚武精神在后世败落了?于赓哲说:“唐代的安史之乱因为是武将起事,之后文武逐渐走向了对立,特别讲究忠孝。到了宋朝,赵匡胤本就出身于武将集团,为了防范他人,宋朝整个国策就是扬文抑武,大力发展文人集团,作为统治基础。”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