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知,原名董亮,曾易名董旭生,1911年生,河南荥阳县人。早年参加进步学生运动,直接受党的著名农民运动领导人彭湃的影响,参加革命活动。1929年,他考入北平宏达学院,参加互济会、反帝大同盟等党的外围组织。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北平市委组织干事兼儿童局书记。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董天知被捕入“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即草岚子监狱),敌人施尽种种酷刑。在政治诱降和死刑威胁面前,他始终大义凛然,忠贞不屈。 1934年冬,狱中政治犯50余人,为要求下镣、看报,举行绝食斗争。组织上考虑到董天知长期卧病不起,身体虚弱,决定不让他参加。他坚定表示,“个人生命事小,政治影响事大。”毅然参加绝食斗争。到斗争取得胜利时,董天知已是奄奄一息。 1936年9月,董天知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0月下旬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参与领导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建立山西新军的工作。1937年9月在牺盟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执行委员和抗日救亡先锋总队总队长。曾率山西各界慰问团到华北前线慰问抗日的第29军将士。同年11月起先后任山西抗敌决死第3总队政治主任、第3纵队政治部主任和纵队军政委员会书记(后任政治委员)、山西第5行政区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参与领导粉碎了反动军官李冠军策动的军事叛乱,指挥部队在晋南、晋东南配合八路军主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同时,为把新军建设成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1940年整军后,董天知任八路军129师决死第三纵队政治委员。1940年8月,董天知率部参加百团大战时,在山西潞城王(郭庄)村战斗中,为掩护部队突围,亲率警卫排奋勇作战,因寡不敌众,28名官兵全部壮烈殉国。董天知牺牲时年仅29岁。 (据新华社郑州12月9日电) 相关新闻 家国情怀铸就文明荥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通讯员 蒋士勋 董天知舍小家为大家、为了解放事业牺牲一切的爱国情怀被董家后世一代代传承和发扬光大,也激励着荥阳69万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荥阳打造成一座好人之城、文明之城、爱心之城、幸福之城。 早在3年前,荥阳市全面启动实施了以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为基础的“修身行善,明礼守法”全民行动,构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典型带动等长效机制,加快提升市民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内涵和“气质”。通过开展“立家规、传家训、育家风”活动,在全市共征集包括董天知精神、良弼家风、秦氏家训在内的优秀“家规家训家书”432条,“我的家风”故事625篇,涵盖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内容,引导群众修身行善、文明传家。 在“修身行善,明礼守法”全民行动中,荥阳市确立了公民素质提升工程、干部尚德养廉工程等“十大工程”,引导党员干部“修德”养廉,企业“修诚”立信,市民“修习”正德,学生“修志”立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力量源泉。 近年来,荥阳大地涌现出马英、李春凤、王西广、谷殿明等4位“中国好人”,李春凤、王西广获评“河南省道德模范”;高山镇高山村、高山镇冢岗村、崔庙镇郑庄村、乔楼镇楚堂村等4个村子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荥阳市连续荣膺河南十大爱心集体、中国慈善城市推动者、中华慈善奖等。2018年2月,荥阳市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光耀文明路,壮阔发展潮。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荥阳,这座有着2000多年文明史的历史古城逐步向经济发展潜力、活力、质量、水平,均居全省前列的幸福之城迈进。2015年、2016年、2017年荥阳市连续3年进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前三名。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