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四宝介绍老式相机的工作原理。 南悟真照相馆保留的老式相机 记者 李嘉 文/图 提到“南悟真照相馆”许昌人都不陌生。这家当年在市区最火爆的国营照相馆,记录了无数家庭的美好瞬间。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数码相机的兴起,许多照相馆纷纷倒闭,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摄影工作室。 改革开放40年,光影流转,照相成了平常事,折射出了摄影行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质的飞跃。 百年老号 “悟真”名响豫南 南悟真照相馆的前身是悟真照相馆,由信阳潢川老艺人杨鹤亭先生于1911年开设。杨老先生将商号的名字定为“悟真”,是受佛家弟子指点,追求“蒙胧中的醒悟,醒悟中的真实”。1938年,杨鹤亭先生的长子杨海峰在悟真照相馆的南边开了一家照相馆。此后,这两家照相馆被称为南、北悟真照相馆。 11月9日,在市区文会街许昌市老干部休养所,记者见到了杨鹤亭的后人杨四宝。杨四宝今年54岁,是杨鹤亭的重孙。“1955年,北悟真照相馆被收归国有。翌年,南悟真照相馆被收归国有。从此,南、北悟真照相馆无论是设备还是人才,都上了一个台阶。”杨四宝说,当时,由于设备先进、技术过硬,周口、驻马店、商丘等豫南地区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的合影,甚至部队军事演习的合影,几乎都由南、北悟真照相馆包办。在当时的整个豫南地区,南、北悟真照相馆的名头绝对是响当当的。 从1978年开始,南悟真照相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逐步走向辉煌。“刚开始是黑白照,后来有了彩色照片。当年最流行的衣服是军装、中山装和列宁服。”杨四宝说。 “20世纪90年代初,参加工作要照相、结婚要照相、孩子百天要照相,几乎每天都很忙。”杨四宝说,照相在那个年代是一件很时尚的事情。大家有值得纪念的时刻,都会到照相馆照上几张留作纪念。 时移世易 老照相馆繁华不再 20世纪70年代,南悟真照相馆、北悟真照相馆、人民路照相馆等5家照相馆属于国有自主经营店,后来合为一家,取名许昌市悟真摄影器材中心。 “1986年,我担任悟真摄影器材中心经理,见证了它的辉煌,也亲历了它的没落。”提起当年的照相馆,许昌市悟真摄影器材中心经理关红均唏嘘不已。 20世纪90年代后期,市区的私营照相馆增加到40多家。因为同行的冲击,南悟真照相馆的业务量迅速下滑。“2000年春节,生意还可以。到五六月时,来这里拍照、洗照片的人就不多了。”关红均回忆,那时,婚纱影楼、摄影工作室等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市区的大街小巷。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南悟真照相馆的职工思想比较保守,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加上管理跟不上,经营效益急剧下滑。 “从过去暗房洗的黑白照片到现在的数码照片,南悟真照相馆风风雨雨走过了这么多年。”关红均说,他依然对胶片时代的一切无限怀念。以前,从拍摄到洗印,所有过程都靠手工,显得厚重且具有艺术魅力,富有生命力。 数码时代 人人都是“摄影师” 改革开放40年来,科技水平飞速发展。如今,人们拿着手机,随时随地可以拍照、摄像,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手机发展得太快了,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关红均说,以前没有彩照,有个叫着色师的职业,专门给黑白照片上色。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出现了彩色摄影。原本这是一场巨大的革命,但是彩色胶片的时代很短,一下子就进入了数码时代。 过去,一卷胶片舍不得浪费一张。现在,存储空间随时释放随时填充,电子照片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照片不再局限于一张张可触摸的纸,有了更自由、更广泛的储存和传播空间。人们只需要掏出手机轻轻一摁,就能记录下美好瞬间。 “作为许昌的百年老店,我希望它的名字保留下来,正在着手申报‘河南老字号’。”关红均说,改革开放40年来,南悟真照相馆目睹了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的印记,也见证了人们生活水平质的飞跃。它虽然盛况不再,但是沉淀了许昌人关于一个时代的记忆。它是人们生活的记录者,也是时代的记录者。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