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鹏(左)察看村卫生室施工进度 王小玲摄
杨晓鹏(后排右二)在了解特色产业种植情况 王小玲摄
中新网南阳8月9日电(记者 赵晖 通讯员 王小玲)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既是中央政策的落点,也是精准扶贫的支点,他们永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成为精准扶贫连通上下的中坚力量。眼下,河南省方城县500多名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在实现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不辱使命,攻坚克难,创下了一个个战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驻方城县二郎庙镇滹沱村的第一书记杨晓鹏就是方城多个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个。他驻村以来,就像一只体温计,时时刻刻监测着每个贫困户的情况,扑下身、沉下心,因情施策,迎难而上,苦思脱贫“金点子”,下足扶贫“绣花功”,不仅改善了滹沱村的村容村貌,带来了致富项目,实现了整村脱贫,而且他用自己的一颗为民初心,成为当地群众的贴心人。 2017年11月,按照组织安排,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硕士生导师杨晓鹏,被派驻到方城县二郎镇滹沱村任“第一书记”。面对这个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滞后;村民出行难、就医难,“靠地打粮,打不多;靠天吃饭,吃不香”的贫困现状,着实让从来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的杨晓鹏感到压力甚大。但困难没有压倒杨晓鹏,他迎难而上,因情施策,脚踏实地地为村民一件一件办实事、办好事,使这个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过摸底排查,杨晓鹏了解到,滹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5户,其中有17户是因病致贫。崔孟恩是滹沱村为数不多上大学的一位青年,2016年10月,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崔孟恩被查出患有淋巴瘤。今年5月份,他又被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一连串儿的打击,让一个原本殷实的家庭一夜之间变得一贫如洗。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杨晓鹏便利用自己有利的资源优势,想尽办法帮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据杨晓鹏介绍,为使这个村尽快摆脱因病致贫的状况,郑大一附院专门为滹坨村的贫困户出台了一套优惠政策,主要是:凡是滹沱村的贫困户人员生病到郑大一附院就诊,所花费用在农村医保政策规定所有报销之后,剩余的费用,一万元以内的全部免费;超过一万元的,超过部分医院再承担一半。 采访时,一提起杨晓鹏书记,崔孟恩就有说不完的话:“俺打心眼里感谢杨书记,每次去郑大一附院看病,都是杨书记提前打招呼,安排好医生,约定好床位。对大的费用开销,杨书记也是提前打好招呼,能够尽最大程度为俺减免。” 为了能让贫困村民享受到与省城同等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驻村以后,杨晓鹏积极与单位协调,争取为滹沱村的群众捐建一所高标准的村级卫生室。眼下,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在滹沱村村部的旁边,村卫生所正在紧张地施工当中。工程开工以来,杨晓鹏每天都要到工地上看一看,督促进展速度。杨晓鹏告诉记者:“我们建这个村级卫生室,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建成以后,我们会把基础的医疗设备都配齐,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滹沱村,而且还能辐射到周围其他乡镇,服务人口能够达到上万人。预计村级卫生室今年9月份将会投入使用。” 驻村以来,杨晓鹏还为改变村容村貌想办法、出实力、求新变。他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全村群众的认可。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改善滹沱村的村容村貌,杨晓鹏共协调资金240多万元,累计硬化村道1.3万多平方米,全面完成了村里11户贫困户“七改一增”、4户危房改造和村小学的升级建设。例如,杨晓鹏得知贫困户张海潮家中的危房改造项目要开工,他就立即赶到他家了解开工情况,叮嘱他关注天气变化,尽快把房子盖好,避免耽误入住。张海潮对记者说:“要不是杨书记对俺关怀,这房子就盖不起来,原来下雨屋里漏,我就住外边。这以后没事了,真是不愁吃、不愁花、也不愁住的了。” 与此同时,杨晓鹏还积极为村民协调资金、选准经济项目,引导村民发展种植特色产业,在半年多的时间内,为全村25户贫困户增加10万多元的收入。滹沱村村主任杨长军说,滹沱村自从杨书记来了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村卫生室、小学升级建设、修建道路等。他这个人实在,工作认真踏实,全村干部群众都对他很认可。 据杨晓鹏介绍,为了让脱贫的群众能够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目前,他协调的滹沱村占地50亩的有机蔬菜种植项目和滹沱村生产塑料制品的扶贫车间也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之中,将来村里生产的农产品和塑料制品,郑大一附院将全部订单收购。“我来之前对扶贫工作不是很了解,来到这儿之后发现,比想象的要艰巨得多,任务也比较紧迫,确实压力非常大。按照习总书记说的‘精准扶贫要下绣花功夫’,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去做,这个针一定会穿好、这个线一定会纫好、这个花也一定会绣好。”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