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映象网记者来到杞县乡间,在林荫公路上每隔不远就能看到一家大蒜收购点的招牌。大蒜这个小小的经济作物,通过政府推动,已经成为杞县声名赫赫的特色产业和“经济名片”。不仅造福了杞县人民,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还成就了杞县“大蒜之乡”的美誉。如今,全国近1/3的大蒜通过杞县发出,杞县大蒜不仅在全国大蒜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杞县大蒜产业不仅带动了周边市县的大蒜生产,而且极大改善了杞县的经济结构,加速了杞县经济腾飞的步伐。2015年全县全年生产总值达265.4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11.2%,绘就了强县富民新篇章。
当年政府引导农民种植结构调整所种的大蒜,成为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香饽饽”。近年,杞县把大蒜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按照“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基地产业化、营销市场化”的总体思路,不断引导农民扩大种植规模,调优品质结构,培育销售市场,走出了一条具有杞县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该县通过举办大蒜节、大蒜经贸洽谈会等形式,提高杞县大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并积极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实现了杞县大蒜网上交易。“大蒜每亩可以卖到1万块左右啦,今年俺县大蒜收获面积53万亩,产量近70万吨,俺们每个人收入都增加了7000块。”王大爷开心地告诉记者。
大蒜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每年3个月的大蒜交易高峰期内,在杞县长期驻点收购的人员中,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蒜经销商,还有出口企业派驻产地的检验质量、接柜、装货的专业人士。有成熟的大蒜产业带动,杞县相关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也成为杞县新的经济增长点。5年间,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和外来大蒜从业者的持续增加,杞县餐饮、住宿行业的商户数量增加了3倍。同时,长短途物流业发展迅猛。杞县晟大物流园负责人侯俊岭告诉记者:“交易高峰时节,占地400多亩的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每天就有200多辆载重35吨以上的卡车将杞县大蒜运往全国各地,日交易额达7000万元。”在大蒜产业的发展推动和影响下,杞县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由“十一五”末的36.7∶36∶27.3转变为29.5∶34.1∶36.4,三次产业的比重首次由传统的“一二三”变为“三二一”。
杞县的大蒜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大蒜生产。通许、兰考、太康、睢县、民权等县相继发展大蒜产业,大蒜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从每年5月下旬杞县全面奏响大蒜丰收的乐章开始,每亩地900元左右的出蒜价格,便引来了周边地市近5万人次的“刨金”队伍;交易高峰时节,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内每日用工2000多人,工人每个蒜季可收入3万元。 杞县成熟发达的大蒜交易市场也吸引周边蒜农前来交易,已经成为豫东最大的大蒜交易集散地。
杞县大蒜产业越做越大。小蒜头,成就了杞县大蒜经营的大产业。通过近几年的政府引导和龙头带动,杞县发展150多个大蒜生产专业村、15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大蒜保鲜与恒温冷藏库650多座,年储存能力达50万吨,加工能力超过10万吨;拥有大蒜贸易企业130家,专业大蒜经纪人1万多人;大蒜每年直接、间接出口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出口量稳定在16万吨左右,直接、间接出口金额2.4亿美元左右。
“杞县始终把大蒜产业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让农民从大蒜产业中不断得到更多实惠。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金杞’大蒜品牌影响力,着力抓好基地建设与龙头带动工作,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益。在大蒜产业的推动下,努力将杞县建设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示范县。”杞县县委书记李明哲信心百倍地告诉记者。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