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学院赴酒泉南京西安绵阳载人航天精神探寻发展成就观察团赴南京市中国航天科工南京晨光集团开展座谈交流会。 7月18日下午,阳光掠过大报恩寺,乘车穿过一片片茂密的南京梧桐与一座座蔓延着爬山虎的高架路后,团队来到了位于秦淮河畔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南京晨光集团。 图为南京晨光集团 通讯员 罗新辉 摄 到达企业后,企业相关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企业厂史展览馆,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南京晨光集团于1865年创立,其前身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两江总督李鸿章于1865年创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是我国最早的四大兵工厂之一,被誉为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见证了中国民族军工和航天事业的崛起,经历了从机器制造到智能制造的巨变,至今已有155年的历史。 图为企业负责人在向队员介绍集团发展历史 通讯员 罗新辉 摄 随后,团队特访了南京晨光集团的技术骨干,“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南京市秦淮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合肥工业大学2001届校友郑德全和2008级校友吴思璇先生,并特邀南京晨光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孟凡刚和人力资源部党支部书记张丽莉等人参加,举办航空航天精神学习研讨座谈会。 图为研讨座谈会场景 通讯员 罗新辉 摄 会上,孟凡刚部长向团队师生介绍了集团的情况,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在中国航天防务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主要从事国家重点航天产品和民用高端智能装备的研制生产,这里不仅肩负着国家重要航天防务装备的生产,还会应国家要求制造一些巨型的雕塑,例如“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和天坛大佛法相等。 图为孟凡刚部长在介绍集团情况 通讯员 罗新辉 摄 通过学习,团队师生了解了晨光集团这样一家民族军工企业随着时代不断变迁却始终保持爱国初心的感人故事,无论是金陵机器局期间的”强固国力,壮兵利器“还是抗战时期的”以国为重“,无论是太行山老兵工的光荣传统还是解放后”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企业精神直至现在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任凭潮起潮落,任凭世事更迭,它始终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为国家长治久安构筑起和平稳定的坚固防线。为全体师生上来一堂感人的国防科技教育课,让大家对国家的航空航天和国防建设精神建设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和领悟。 航天器发射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而要让燃料安全稳定地储存在燃料箱中是个难题,其中对大型液体燃料储箱膜盒的研发是重要的环节,而郑德全是研发团队中的一员,在采访郑德全先生的过程中,他为队员们讲述了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天和核心舱“研制过程中的难忘故事,他说:”当时要解决的就是让两张极薄的膜片焊接在一起,并且对焊点的质量也有极高的要求。在研发后期,研发已经接近停滞:焊接实验在工装、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方面已经做了无数此摸索调整,最好一次焊点完美无瑕,质量却不符合标准。一次巧合,在工期截至的最后某一次实验中,原本被当作已经准备作废的实验产品却被无意间“补了一下”,修补的结果却契合的项目要求。 他说,科研往往就是如此,在尝过所有失败的方法后,跳出原来的视野,结果可能就成功了。他的笑脸显得十分舒展,脸上洋溢着快乐与自信。其实,科学实力与工业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的根本体现。而相对应的科工集团就是为国家提升实力,为国民提升安全指数的重要单位。而这些默默无闻为国家航天科工事业奉献终身给恒大科研工作者是最微小的单元。 郑德全先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中央企业岗位能手称号,南京晨光集团十佳青年、十佳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郑德全在技术方面的钻研和突破也得到了各方的肯定,他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航天科工集团工艺创新一等、二等奖各1项,取得国防发明专利授权1项,他还获得多项晨光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郑德全带领项目团队,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科工四院青年文明号、科工四院三创新十佳优胜班组、南京市工人先锋号,首届南京市十大职工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图为郑德全先生在向队员交谈 通讯员 罗新辉 摄 从郑德全先生身上,队员们感受到了一位航天人的坚持和奉献,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青春是无悔的,郑德全同志是我国无数航天科研人员的缩影,他们已然给出了答案。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吾辈当如此。 座谈交流会结束后,团队成员前往1865产业园参观。产业园所在地为李鸿章于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旧址,园中保留了清代、民国和建国后不同时期的工业建筑。在树林荫翳,蝉鸣阵阵的工业园区中已然不见了当年机械运转的嘈杂喧嚣,只留下了记录着厂馆历史的枪械模型。当然,留下的东西远不止厂房与模型,在一座座古朴建筑之间,仿佛能够看到枪炮出仓,被搬上一节节专列,在一阵阵呼啸中被运往前线;仿佛看到老一辈工人筚路蓝缕,建设国家的身影;仿佛看到车轴转转,车刀切削工件磨起宛如星辰的火花!现如今的产业园已成为融文化、创意、科技、旅游、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时尚生活地标,然而那段曾经的峥嵘岁月依然激励着后辈继续奋发上进。 图为指导老师为队员讲解枪炮模型。通讯员 潘文煊 摄 图为原金陵制造局办公楼旧址 通讯员 潘文煊 摄 图为与参会人员合影 通讯员 罗新辉 摄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