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龙乡,千山叠翠。记者到地处豫西南边陲的西峡县田关乡孙沟村采访,一派全新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一条宽敞的柏油马路似玉带飘进农家,道路两旁的果园里,果农们正在进行春季管理;山脚下健身广场上,老人们在悠闲地锻炼身体;花园式的学校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甩了贫困帽子,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三分之二的人在县城买了房,一半家庭有了私家车。”正在田间劳动的果农马大林自豪地说。 孙沟村全村720口人,人均6分地。2001年,孙沟人均收入只有350元,是省定贫困村。“一道穷沟一架山,春种秋收用肩担。腰累断,肩磨烂,填饱肚子不落钱;嫌这穷,嫌这偏,户口争着往外迁……”孙沟村一度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2001年4月,孙沟村党支部换届,大家把信赖和期望的目光投向了做水果生意、已有52万元存款的“全村首富”马景龙。马景龙以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短短的就职演说掷地有声:“既然大家信任我,咱就一定让孙沟村变个模样。”几十年走南闯北,马景龙对孙沟的发展之道了然于胸:孙沟有荒山,发展林果业是出路。 种植水果,大伙没经验,也拿不出本钱。“前期投入不让村里花一分钱,全部开支我想办法。成功了算集体的,失败了算俺自己的。”马景龙郑重承诺。 当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杏李、油桃等苗木运到了孙沟村,马景龙动员村干部:今年咱们不拜年、不走亲戚,将精力用到栽树苗上。8000亩荒山、50万株果树苗,全村人仅仅用了15天全部栽种完毕。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马景龙引导群众搞好果树管理,努力做到“果树一年成形、两年开花、三年挂果、四年见效”。同时,还多方筹资修建道路、水利等配套设施。17年时间,他们在栽种果树的山上修了60多公里路,建起大小蓄水池近百个,盖起水泵房10个,架通高低压电线30多公里……孙沟4万亩荒山全都披上了绿装,孙沟村成为全国最大的杏李示范基地。 随着到孙沟做水果生意和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在马景龙的倡导下,全村发展农家宾馆20多家,能容纳600人住宿、1200人就餐。 2017年,孙沟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7万元,是17年前的48倍。河南省文明新村、全省科技兴林先进村、全省首批“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旅游特色村、全省“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一个个闪光的“金字招牌”见证了孙沟村从“穷村”到“美丽乡村”的嬗变,马景龙也当选为河南省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 如今的孙沟村,山上是花的世界、果的海洋,山下是造型别致的小洋楼、漂亮的村小学、琳琅满目的超市,山上山下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看沟花一片,看山园连园;上山不走山,大道绕山转……”孙沟村的新歌谣,唱出了孙沟人对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明天的企盼。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