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薛小磊 通讯员 祝丹阳 马泽一 韩永平)“我在郑老板的白鹅养殖场里投入4万元,两个月下来就给我分红2000元,俺真没想到,哈哈哈哈!”7月6日,拿到分红的张建芳高兴地说。看着乡邻从自己手里接过分红现金的高兴劲儿,听着皖西白鹅养殖场内上千只鹅、鸭“鹅鹅鹅鹅”“呱呱呱呱呱”的欢快叫声,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农业社区岔花村的养殖老板郑昌华情不自禁地笑了。 55岁的郑昌华能有今天的发展,是固始县众多贫困户中,靠自己勤劳双手致富的一个缩影。
出门务工还债
郑昌华的家庭是典型的因病致贫,父亲1995年因患癌症重病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近三十万元外债,加之母亲身患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还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讲,其负担之重不言而喻。看着家里的境况,郑昌华寻思,如果仅靠家里几亩农田来解决眼前的家庭困境,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是个头。于是他想到了出门务工、挣钱还债,解决家里的燃眉之急。经过一番思考,他向父母和家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全家在一起商量合计后,郑昌华与表弟一起去了省城一家电子厂做了售后服务工作,一干就是十年。勤劳与辛苦终于有了回报,十年的打拼,郑昌华不仅还完了欠债,通过自己的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还攒了一点积蓄。
返乡创业致富 外债还完了,手里有了点积蓄,郑昌华想着老是给别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觉得返乡干点事情,不管挣钱多少,关键是可以照顾家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郑昌华决定回乡创业搞养殖。在郑昌华老家附近有个水塘,经过咨询,他得知皖西白鹅其抗病性强、成长快、生产高、成本低、利润可观,就决定养皖西白鹅。 回到久别的家乡,郑昌华在老家搭起鹅棚,购买了1000只皖西白鹅苗,由于没有大规模养殖经验,摸不到门路,白鹅损失的只剩下100多只,损失惨重。 “当时自己对养殖可以说一窍不通,附近也找不到大规模养鹅的经验可学,一切都是自己摸石头过河。”痛定思痛,郑昌华决定到安徽的一家种鹅厂考察学习,接受养殖专业培训,经过专业培训后,郑昌华已经不是当初的门外汉。回到家的郑昌华挖了一占地6亩的鱼塘,里面养殖白鲫鱼、鲤鱼还购买了2000只鸭苗,塘边种上鹅喜欢吃的墨西哥玉米草、高丹草,对鹅和鸭苗实行陆养和水养相结合,鹅、鸭粪或鱼吸收,或作为有机肥返还农田使得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且不污染环境,在郑昌华的精心饲养和培育下,时间不长,他的皖西白鹅养殖规模从2000只发展到5000多只鹅和6000多只鸭,成为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
带动乡亲脱贫
为了辐射附近乡村,带动乡邻一起富起来,郑昌华在辖区党支部的帮助下,开始筹备养殖合作社并已经申报,与本社区的社员一起投资开发的60亩水面和30亩养殖基地已投入使用,公司加农户的产业链正在渐渐形成。40岁刘学乐因学致贫,现在除了在家喂养12头牛羊,闲散时间就来郑昌华的养殖场粉料喂鹅、割草,一天收入60元,一年增收13000元。“只要大家肯干,我愿意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联系客源,只要大家都能过上富足、红火的好日子就好了!哈哈哈哈!”郑昌华爽朗地说。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