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晚,“好记者讲好故事——河南省2018记者节特别节目”在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引发强烈反响。在第19个中国记者节这一天,我们采访了一线记者、新闻专业教师、在校大学生和记者代表,请他们聊聊自己对“新闻”“记者”的感受与思考。□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王姝 一线记者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高冬丽: 新闻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看完‘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孩子问我‘妈妈,你也是这样吗?’得到我肯定的回答时,他说‘唉,其实当记者挺不容易的’。”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高冬丽说。 招生季是教育线口记者最忙碌的时候。今年夏天的一个晚上,高冬丽正在赶一篇稿子,儿子看到妈妈在忙,就自个儿去睡了。第二天一早,他问:“你昨天写到几点?”高冬丽说写到两点。过了几天,高冬丽凌晨4点起床写稿,孩子起床后又问:“你几点起的?”后来,他就知道,妈妈忙的时候特别忙。
随时待命是记者的常态,高冬丽的家人也习惯了与她“密切配合”。平时,家里老人带孩子,到了周末,她和丈夫就会商量着错开加班时间,保证有一个人陪伴孩子,也能让老人歇歇。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记者这个行业了解越深,越觉得家里有人支持很重要。”高冬丽说。
新闻教师 信阳师范学院新闻中心主任朱四倍: 好故事就是话语权
信阳师范学院新闻中心主任朱四倍告诉记者:“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媒介如何变迁,‘好记者’都值得我们崇尚,‘好故事’都值得我们倾听。” 朱四倍认为,这些记者讲述故事之前,考虑的绝对不会是荣誉、掌声、鲜花,而是“迈开双腿、沉下脚步、扎根基层”,把最美好的变化、最动人的故事张扬在版面上、镜头中、画面间。
“说到底,好记者讲述好故事才能成就好媒体;好媒体需要好记者呈现的好故事。在这个层次上,媒体无所谓新旧,更大程度上是好记者的竞争,好故事的比拼”。
在校学生 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毛雪: 记者节让我进一步了解新闻行业
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毛雪,就读于该学院“穆青班”,在观看今年河南“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时,她对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封记者站记者童浩麟讲述的在兰考七年采访报道的故事印象深刻。 “上世纪60年代,因为穆青的一篇报道,全国人民都认识了焦书记。在童记者为兰考采写的600多篇报道中,我看到的不仅是他为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进行的全景式记录,还有从穆青先生身上继承而来的责任与担当。这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毛雪说。
新闻教师 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褚金勇: 以新闻实践案例诠释专业精神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褚金勇说:“有人说记者是船头的‘瞭望者’,有人说记者是社会的‘牛虻’,我们对记者的好感与恶评,皆来自他们‘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的新闻书写。”褚金勇说,从“好记者讲好故事”节目中,可以看到,记者们以身扎根基层,以笔反映现实,以无数令人感动的新闻实践案例,诠释了记者群体“傲骨虚心真力量,热肠冷眼大慈悲”的新闻专业精神。 记者代表 信阳电视台记者王淑君: 新闻人,不容易;新闻人,也很幸福
作为“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的参与者,王淑君告诉记者,自己也一直被同行们的好故事感动、激励。 “讲得不错,不容易。”父母简单的几个字的褒奖,让王淑君泪水潸然;“棒棒的,媳妇!”丈夫发来的一条微信,也让她瞬间泪奔。
“新闻人,不容易;新闻人,也很幸福。镜头背后那些不为人知、默默付出,只为呈现更精彩的坚守才是好故事”。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