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选手共同踩着两块木板在赛场上健步如飞,进行着速度与默契的较量;一名运动员靠着自身的摆幅让秋千荡漾的角度不断上升,享受在空中驰骋的快感;选手们一字排开做跪伏状,手持弩枪命中靶心;一条红绸,两人分作两头,靠着脖子和腰腹的力量征服对方……少数民族的运动不一而足,却夺人眼球。 昨日下午,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丽水落幕。据了解,本届运动会共有12个代表团参赛,其中包括全省11个地级市代表团和景宁畲族自治县代表团。参加本届运动会的全省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等共793人,其中运动员596名,少数民族运动员525名,共有28个民族成份。占运动员总数的88%。 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因为自带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兼具竞争性和观赏性,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和支持。“本届运动会跟往届一样,允许一定比例的汉族运动员参赛,集体项目由汉族运动员和少数民族运动员共同组队参加。”省民宗委民族一处处长潘友明告诉记者,此举是为了推进全省民族大团结、让各民族能更好地交往,“此外,本届运动会共有28个民族参赛,跟上届相比增加了4个,从侧面体现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分量变重,受到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民的支持。” 那么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传承、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潘友明表示,省民宗委已经积极走访,加强传统民族体育的基地建设,让更多民族运动的运动员能够得到更规范的培训。其次,开展单项性的赛事活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省民宗委方面已经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单项赛事的举办有了一个计划,我们将采用这样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各族文化的交流发展。” 此外,基于各地区的地方特色,挖掘有趣味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工作重要的一环。“像景宁畲族自治县有一个传统项目叫做独竹漂,本届运动会因为参赛队伍少没有作为比赛项目,但我们正在积极开放这个项目的可操作性,力争在下一届省民运会上能看到这个项目。”潘友明说,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提升各族人民健康水平,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在现有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发掘新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运动会宣传、推广、挖掘,打造新的产业化项目,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成为推动旅游‘井喷式’发展的新亮点,成为助推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又一条新路子。” 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旨在全面展示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和运动水平,为2019年9月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积累经验和选拔人才。“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开拓了全省民族体育发展改革思路,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了各族人民体质健康水平,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创了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新局面。” 本报记者 王品燚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