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世界标准日前夕,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23项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紧紧围绕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涉及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公共安全、循环经济、食品、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为了更好地诠释标准出台的意义,详细了解标准的内容以及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标准的制定者和业内专家,对标准进行专业解读,推出“重要国家标准解读”专栏,以飨读者。 □本报记者 何可 “片面追求精、白、亮,造成碎米和电耗的无端增多。”大米市场中的上述消费怪圈,有望随着新版《大米》国家标准的出台,得以改观。 10月10日,新修订的《大米》(GB/T 1354-2009)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原国家标准中的大米等级由4个调减为3个,同时调减了杂质最大限量等指标。 国粮武汉科研设计院总工程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谢健在进行标准解读时说,本次修订主要通过对“加工精度”指标设置上限,使《大米》国家标准适应我国当前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和促进节粮减损,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多个指标被“调减” 大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其消费量占我国口粮消费总量的60%以上。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2/3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作为主食,并且消费人群仍在扩大。 据谢健介绍,上一版《大米》(GB/T 1354-2009)国家标准自2009年10月1日实施以来,为引导水稻种植生产、指导稻米加工业的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满足市场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粮食生产、供求关系和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米》国家标准也亟待作出相应调整。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免淘米、留胚米、富硒大米等多种新型大米产品,老百姓对于大米产品的需求也逐渐向追求安全、营养、健康等多个方向发展。为适应我国大米产品的发展趋势,新版《大米》国家标准在修订时调整了部分指标。 据谢健介绍,新旧两版国家标准的技术差异主要包括产品等级、定等指标、杂质等其他指标、判定规则、型式检验要求和标签要求。 在2009年版《大米》国家标准中,产品分为“大米”和“优质大米”两类,各分为4种,即根据稻谷种类,大米分为籼米、粳米、籼糯米和粳糯米;优质大米分为优质籼米、优质粳米、优质籼糯米和优质粳糯米。 但考虑到在实际生产中基本不区分优质糯米。新版国家标准中,调减了优质籼糯米和优质粳糯米。即优质大米只保留优质籼米、优质粳米两个细分品种,不设优质籼糯米和优质粳糯米。 同时被调减的指标还有“四级”大米和“三级”糯米。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资料,2011年以来入统大米企业大米产品中四级大米产品的占比一直低于1%,因此,新版国家标准中将大米产品等级由4个调整为3个,大米及优质大米两大类产品各设置3个等级。而糯米产品主要是制作糯米酒、八宝饭、粽子、糯米粉等产品的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已不再细分太多的等级。因此,新版国家标准中只设置两个等级。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