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城市的抗震设防水平 地震的灾害防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来说就是“地下搞清楚,地上搞结实”。就地下而言,要开展城市活断层探测,搞清楚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地下是否有地震活断层存在,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使建筑物避开活断层。就地上而言,生命线工程和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建筑工程,要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科学给出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则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要到当地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2.建设地震安全社区 建设地震安全社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硬件”方面的措施,即房地产开发商建的房子和社区内的公共设施,要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特别是高层建筑必须按抗震设计标准进行抗震设防,采用合格的建筑材料,精心的结构设计,高质量的施工,确保高层建筑有足够的抗震性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这是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居民购买房产时一定要咨询这方面的内容,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整体防震减灾功能滞后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日益突出。利用城市公园、广场、绿地等,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提高中大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应对突发性重大灾害事件的重要举措,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遵循“均衡布局、通达性好、操作性强、利于疏散、安全保障、平战结合”的原则,配备灾后生活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如应急帐篷、应急供电、应急水井、应急厕所、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通讯,甚至应急野战医院、应急停机坪等等,确保在突发性地震灾害发生时,能够发挥应急避难场所的作用。目前,全国大中型城市正在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每个城市居民都要熟悉应急避难场所的进出路线、公共设施,学会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生活。 市地震局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