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台竞技,精彩赛事促民族体育新发展 9月8日至9月16日,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以及台湾共34个代表团的7009名运动员,参加了17个竞赛项目,194个表演项目。连同裁判员、新闻记者、中外来宾、观摩团,本届运动会各方来宾达1万多人。 坚持“民族团结的盛会,群众体育的盛会”定位,本届运动会在竞赛组织方面,按照各民族运动员共同参赛的原则,8个集体项目由汉族和少数民族运动员组队参赛;调整比赛项目设置,突出56个民族更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扩大了各民族参与程度高、群众基础好的项目参赛规模,适当缩减了参与程度不高的项目。 秋千选手布帕坦木·沙吾提说:“来参加比赛,和其他民族选手交流,让我们学到很多,包括意志力方面、比赛技能方面等,也结交了不少其他民族的朋友。” 淡化金牌意识,本届运动会不设金银铜牌,设一二三等奖,扩大奖励面,不搞奖牌榜,鼓励群众参与。表演项目首次增加了“民间传统体育”选项原则,扩大了散杂居地区表演项目选项范围,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些措施,突出了全国民族运动会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展示、重在传承的原则,让全国民族运动会项目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观赏性。 9天里,全体运动员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浓厚的精彩比赛,展现了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相处、繁荣发展的精神面貌。 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秀出自信,在赛场下增进交流;既享受着运动的乐趣,又增进了民族感情,更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美丽画卷,也因此多了一番别样的风采。 互学互鉴,共筑各民族群众的精神家园 运动会开幕当天,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免费对公众开放,包括中国历史上关于竞技比赛的最早一座“奖杯”——西周柞伯簋等700多件文物集中亮相。展览开幕以来,已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 9月12日是休赛日,一场多民族的文化盛宴——民族大联欢在郑州炎黄广场举行。来自全国34个代表团、56个民族的运动员及各界嘉宾齐聚黄河岸边,共话血脉亲情。大家载歌载舞、共唱民族歌、抒发爱国情,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风貌。 “团结之花”处处绽放。各代表团普遍认为,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办出了一流水平、办出了综合效益、办出了河南特色,是一次展示民族体育文化特色和运动水平的体育盛会,是一个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大欢聚、大交流的盛大节日。 “我们为民族团结而来,民族团结大于比赛结果!”21岁的珍珠球运动员、藏族青年杨达瓦次甲说,比赛期间结识了很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小伙伴,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团结“朋友圈”。在他看来,这次运动会为八方健儿聚中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民族交流平台,大家都要为守护民族团结之花贡献一己之力。 我国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发展进步,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灿烂辉煌。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首次在中部省份举办,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运动会必将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更大力量。”组委会副主席、国家民委副主任郭卫平说。 同心协力,在办会中提升品质 “举办全国民族运动会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是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机遇。”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委会副秘书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东升说。 2015年国务院批复后,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筹备工作随即展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筹备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把筹办好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列为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确保办成一届展现各民族大团结、展示中原出彩形象的体育盛会。 4年来,河南紧张忙碌,精心筹办,在实践中总结,在筹备中成长。紧盯场馆设施建设、大型活动策划实施、接待服务保障、安全措施落实、城市功能提升等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为办好比赛,郑州市狠抓场馆建设,新建建筑面积58.4万平方米、容纳6万名观众的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为开闭幕式的成功举办提供了较好的场地条件;郑州10家院校(单位)的16个场馆经过改造维修顺利完成了比赛承办任务。 金秋时节,郑州街头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尤其是100多个绿雕、120多个微景观、逾2000组花球花柱花箱花架,以及上千万盆的绿植和花卉,打造出56个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无论是接待的志愿者,还是酒店的服务人员,热情的服务态度,都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提起郑州,河北代表团民族式摔跤队教练员田景生赞不绝口。 作为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承办城市,郑州举全城之力,打造一流的服务组织、一流的城市环境、一流的赛事活动、一流的安全保障,把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办成了一届精彩纷呈的盛会,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 志愿者是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5万名志愿者几乎遍布郑州各个角落,“绿城使者”已成为郑州“新名片”,他们热情周到的服务,受到各代表团运动员、教练员的交口称赞。 “奋进新时代、中原更出彩”。金秋九月,河南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原大地上,各族群众欢聚一堂、携手奋进的亮丽风景,不仅印刻在各方来宾心中,也将不断传播到各民族群众中间。未来可期,民族团结更出彩,发展的河南更加出彩! 闭幕式亮点有哪些 亮点1 赛出水平更赛出友谊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民族的大联欢,赛场上,除了竞技对抗,更多的是友谊和团结。闭幕式上颁出了“体育道德风尚奖”,鼓励那些在赛场上赛出水平,更赛出友谊、赛出团结的团队。 亮点2 向志愿者代表献花 在本届运动会上,有一个群体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志愿者。本届运动会共有来自郑州社会各界的近5万名志愿者参与了志愿服务。他们在场馆、在路边、在车站,在我们身边,以无私的奉献,充分体现了“开放、包容、创新、文明”的郑州城市形象。闭幕式上,各民族运动员代表向志愿者代表献花,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亮点3 会旗交接情谊待续 2023年,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由海南省承办。闭幕式上举行了庄重的会旗交接仪式,国家民委、河南省、海南省的领导共同参与完成这一仪式。4年后,让我们在椰林海滩再次相聚。 亮点4 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闭幕式精彩纷呈的大型文艺演出以“新时代、新征程”为主题,展现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欢乐场面,展现了志愿者倾情服务的动人瞬间,展现了各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亮点5 “黑科技”仍在“同心圆”依旧 在开幕式中广泛采用的“黑科技”——“同心圆”轻型透明网幕、数控威亚技术等,同样在闭幕式舞台上得到应用,观众可以看到许多美轮美奂的场景。(本报记者马涛整理)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