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韶萌通讯员耿梅王小燕 本报讯本周五,中国援赞比亚第20批医疗队将结束援赞任务回国。而在当地,却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来自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的CCU(冠心病重病监护室)主任宁雕,实施了赞比亚首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手术、首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因此上了央视,还为当地医院培养了一个有手术经验的冠脉介入团队。 几天前,央视国际频道《华人世界》栏目播出了一条新闻——《中国医生创造历史!成功完成赞比亚首例冠脉造影手术,还带出一批当地学生》,而44岁的宁雕就是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 “能上央视,我觉得很激动,挺自豪的。”昨日,在接受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微信采访时,宁雕从万里之遥的赞比亚回信息。去年5月,由洛阳医疗机构担任领队的中国援赞比亚第20批医疗队启程赴赞,宁雕就是其中一员。 在宁雕援助赞比亚的一年多时间里,宁雕创造了好几个“一”。她先后完成了赞比亚首例冠脉造影术、赞比亚首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首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并为赞比亚当地培训出了一支有手术经验的冠脉介入团队。 央视报道的,是宁雕刚到赞比亚不久,为赞比亚患者爱德华实施冠脉造影术的经过。 爱德华身材高大,多年来活动时胸闷、气短并伴有间断胸痛,一直被当地医生按照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来治疗。当时,爱德华突然出现了胸闷、气短加重的症状。通过检查,宁雕发现爱德华的左心室舒张末径超过80毫米,而正常人的应该小于55毫米!到底爱德华的症状是血管问题造成的还是他心脏本身有问题? 宁雕告诉记者,在国内,面对这一问题用冠脉造影术这一常规检查手段即可,但在赞比亚,却是一项棘手的挑战。“当地医疗资源和手术耗材匮乏。”宁雕说,在我国,做冠脉造影通常采用的是经桡动脉的方式,也就是用桡动脉鞘在患者手腕部实施手术,可是宁雕和队友翻遍了UTH医院的介入导管室和库房,也没有找到桡动脉鞘,只找到了他国医生做先心病介入术时留下的股动脉鞘等少部分耗材。最后,即使宁雕东拼西凑,也没能找全手术需要的耗材。 这意味着,宁雕在手术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手术过程中无法监测患者动脉的压力波形,她无法时刻清楚地知道导管头端在患者心脏中的具体情况,这将增加术中的风险。 此外,由于当地医护人员没有相关经验,她只能在术前和大家反复沟通、指导。最终,在队友的通力合作下,宁雕成功主刀爱德华的冠脉造影术,这也是赞比亚首例冠脉造影术。 除了医疗条件欠佳,宁雕和队友们在当地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重重压力之下,她的身体终于扛不住了。回国治疗康复后再次返回赞比亚时,宁雕带上了医院专门为她准备的冠脉造影手术常用器材。 “我们医院这个举动真的很赞!我返回赞比亚不久,就为当地患者实施了赞比亚首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手术、首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宁雕自豪地说。援赞一年来,她和伙伴们还带出一批当地学生,为当地医院培养了一个有手术经验的冠脉介入团队。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