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人们翘首期盼已久的中国紫砂艺术稀世珍品展——紫气东来——明清近现代紫砂艺术大师精品展,在北京位于经济文化中心地带的东单金宝汇购物中心隆重开幕。这次“明清近现代紫砂艺术大师精品展”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紫砂艺术收藏委员会、陶行知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 开幕典礼由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吕学海先生主持。 陶行知教育基金会会长崔祖瑛先生首先致辞,倡导全社会积极弘扬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继承与发扬紫砂文化艺术精神,促进公民素质教育的提升。中国收藏家协会紫砂收藏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紫砂鉴定评审专家王光辉先生致欢迎辞并介绍了这次展览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金宝汇购物中心总经理胡泊先生,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牧野先生分别从商业与收藏、紫砂艺术与工匠精神等方面做了阐述。陶行知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苏新颖女士等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社会团体的领导、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及收藏爱好者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 这次展览是紫砂文化最为杰出的一场艺术活动,是紫砂界观摩、学习、交流、分享的一次盛典。对于大众而言,可以近距离阅读欣赏历代紫砂大师罕见的杰作,了解紫砂文化艺术的历史渊源和重要的人文艺术价值。而对于紫砂制造的专业人士、紫砂权威专家学者、紫砂收藏及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赏析学习与深度交流的平台。 这次展出的历代紫砂艺术大师的每件精品,如明代蒋时英制作的“六方开光壶”,时鹏制作的“茗壶”,时大彬(少山)制作的“印包壶”,明末大收藏家项元汴的“天籁阁壶”,清早期陈明远的“一束竹笔筒”,清代陈鸿寿、乔重禧、杨彭年合制的“彭年壶”, 陈曼生(鸿寿)制作的“合斗壶”,申锡(子贻)制作的“阳羡壶”,清末民初陈光明(润贤)制作的方器壶,民国冯桂林制作的“高梅壶”,近代吴汉文制作的“暖座紫砂壶”,近现代裴石民制作的“龙珠壶”,王寅春制作的“菊瓣壶”,, 朱可心制作的“凤型壶”,吴云根制作的“僧帽壶”,顾景舟制作的“洋筒壶”,蒋蓉制作的“荷蛙壶”, 汪宝根制作的“菊瓣壶”,蒋彦亭制作的“雕塑壶”等等,都是来自民间紫砂收藏家的心仪藏品,件件都有着鲜为人知的秘密故事和因果不空的奇妙缘分。正是潜伏在民间无数藏家默默无闻的慧眼识珠、坚持不懈、精心打捞,真正体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优良传统的传承。 当我们在此能够与藏品面对面互为凝视的时候,才使它们获得了事实上的应有价值与尊重。它们是紫砂王冠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也许,我们到过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南京博物馆,香港茶具博物馆,甚或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或者私人博物馆,见到所有在展的紫砂艺术大师的某类作品。但是这场展览,在与它们比肩时,部分展品已经超越了它们。 好壶在中国!好壶在民间!在此时当下,当紫砂艺术走过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紫砂七老”之后,我们承载的已不单单是对历史已存的各类型紫砂文物的观摩、审视与阅读,而是担当着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紫砂陶艺文化艺术、人文思想综合宇宙观中,抟泥塑形的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承载与责任。俯仰天地,造化弄人,袖里乾坤,互为性命。紫砂文化艺术一脉,从始至终都是华夏文明传统和大国工匠精神互为互动的结晶。“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人生如此。 紫砂是一门思想艺术,也是一门文化艺术。在当下,体现紫砂艺术人文品性的大有人在。紫砂艺术收藏委员会秘书长、紫砂鉴定学者型专家王光辉先生深耕紫砂文化收藏鉴定30余年,汇集众多有识之士、紫砂英才,才使得深藏全国民间的紫砂艺术珍品,在此呈现于诸位福报最好的观众面前。王王光辉先生是位实战派学者型权威鉴定专家,个人极具文人情怀和人文素养,在每件紫砂器物的甄别鉴定上,一丝不苟,认真挑选,精心甄别,严格把关。即便明清托款、颇具文物价值意义的后仿藏品,也坚决拒之此次展品之外。故而有此超越各大博物馆的“紫气东来”精品、珍品展。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