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陈海峰实习生陈萌萌通讯员刘关心张远铭文图 柘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万亩,辖22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06万。柘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里是炎帝朱襄氏的故里。秦时设县,以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有柘树丛生,而定名“柘县”,隋朝更名为“柘城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改革开放40年来,柘城历届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全县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0.92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07.3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0.0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1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0.6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8.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09元增加到2017年的10191元,增长了近100倍。 加强城市建设打造宜居城市 近年来,柘城县按照“品质提升、均衡发展、有机更新、内涵增长、跨越发展”的原则,以国家园林城、卫生城、文明城和森林城市“四城创建”为抓手,以“马上办抓落实”推进工作机制为保障,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把柘城打造成了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秀美城市。 据介绍,柘城县围绕“高、精、美、特”“四字”和“六线”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河流“全贯通”、绿地“广覆盖”、文脉“有延续”、城市“高品质”的工作思路,全面启动了33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实施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新旧城区联动发展,建成区面积由19平方公里扩大到2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2万人。持续推进“四城”创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提名城。实施环卫机械作业吸尘、冲洗、清扫“联合作业”,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100%。 为着力打造“内五湖”“外五湖”“三川道古萃容湖、双环碧水佑柘城”的城市水系,柘城对容湖进行生态治理,容湖生态公园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具有“鸟中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在此栖息。面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全县上下强力实施扬尘治理、工业污染治理、秸秆禁烧等9项精准治理措施,强化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柘城蓝”刷爆“朋友圈”。 以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园林城市为目标,着力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绿树林种、优化植物配植,为城市画上“绿线”、打造“绿廊”、增添“绿色”。今年以来,重点实施了“一湖两廊三场六园”园林绿化工程。 推进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 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柘城县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群众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 为了让移风易俗观念入脑入心,该县以戏说事,用戏明理,组织文艺团体自编自演了《特殊婚礼》《请闺女》《张家闺女李家儿》等反映农村移风易俗题材的剧目20多个,拍摄了公益微电影《雷哥定亲》,在全县巡回演出760余场,网络点播量近600万人次。 据了解,为大力弘扬孝善文化,该县在各村都成立了农村孝善理事会,实行“子女交纳+财政补贴+村集体经济收入补助+社会捐助”的扶贫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农村贫困老人脱贫难的有效途径。 叫响超硬品牌打造钻石之都 该县建成区面积10.7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工业项目14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9.6%;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52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同比增长6.3%;实现税收1.8亿元,同比增长7.8%;从业人员近4万人。 据介绍,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内有金刚石超硬材料和相关配套企业63家,形成了金刚石单晶合成、粉体加工、系列化制品生产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年产金刚石单晶15亿克拉、微粉47亿克拉,金刚石制品1300万件(套),金刚石微粉的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70%和50%,金刚石制品达到9大系列180多个品种,部分产品畅销亚、欧、北美等国际市场。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创利税4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 目前,全县共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3家,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11家,建成了河南省人造金刚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金刚石微纳米级粉体材料院士工作站和省级博士后研发工作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50项、发明专利14项,引进推广新技术28项,现有超硬材料产业研发专家及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20人。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是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全国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先后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全省超硬材料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是目前全国人造金刚石(微粉)产业集群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成的河南省人造金刚石微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省级质检机构。 拓宽扶贫模式合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柘城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断拓宽扶贫模式、整合资源、聚集力量,构起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先后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全省巧媳妇工程产业扶贫先进县”和“2017年全国蔬菜产业扶贫突出贡献县”。 该县逐村推进产业扶贫“十个一”工程:即每村一个特色主导产业、一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一个光伏发电站、一个扶贫加工就业点、一个现代化养殖场、一个规模化种植基地、一个500吨冷库、一个农村电商服务站、一个农技推广站、一个金融保险服务站。目前,全县494个行政村形成了以辣椒、蛋鸭、肉牛、韭菜、林果、大蒜等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 该县依托辣椒产业带动20万人从事辣椒种植、储存、加工、运输和经营,带动1.26万户贫困户脱贫,实现“一业带动万人脱贫”。在全县建成的105座村级光伏电站,每年可为14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贡献收入3400余万元,通过把收益转化为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帮扶5672户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为激发广大农民脱贫动力,该县实施“4+1”就业带贫模式,累计投入1050万元实施技能培训项目,培训群众3.5万次,不仅有效提升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还培育了一批致富带头人。 为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该县制定了《“以富带贫”结对帮扶实施意见》,开展“以富带贫”活动,全县2700家村级就业基地安置贫困群众就业11922人。与中蔼万家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投资1.2亿元建设145个扶贫车间、3个中心工厂,共吸纳农村劳动力1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3920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同时,该县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组织全县92家民营企业和85个村结成帮扶对子,提供就业岗位1484个,实施帮扶项目20多个,捐助物资及帮扶资金2709万元。县慈善总会先后募集爱心善款739万元,真情救助残疾人、贫困学生、孤儿、留守儿童、困难老党员等困难群众5万多人次。一片片慈善仁爱的春风化雨惠泽了困难群众,成为柘城脱贫攻坚中一道靓丽的文明新风景。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