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消息(记者 喻泽琴)近年来,为了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新县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负责、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完善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全程监管、风险可控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全县上下掀起了创建河南省食品安全县的工作高潮。 落实党政同责,建立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县委办、政府办联合发文落实党政同责要求,明确食品安全工作由乡镇、部门党政一把手负责,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强“三支队伍”:一是食品安全共治队伍,成立新县创建河南省食品安全县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各乡镇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办公室,食安委主任由乡镇(区、街道)长(主任)担任;建立成员单位和乡镇食安委协调联动机制,根据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组成联合执法队伍。二是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根据监管实际,县食药监局对城区实施网格化管理,将城区分为河东、河西两大战区,7个网格片区,每个网格片区由一名科级干部带队,明确责任分工,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明确整改时限,进行跟踪问效。三是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在全县206个行政村(居委会)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颁发聘书,实行动态管理。 加强源头治理,守牢“三道防线”。开展食品源头治理,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对种养殖业加强禁限用农兽药管理,监督种养殖业者严格遵守农兽药休药期规定,保障肉类产品的质量安全。开展红盾护农活动,加强农资管理,保障粮食、油料、蔬菜等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建立市场准出、准入制度,严防不合格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 大力培育食品品牌,将茶叶、油茶、板栗、蔬菜等龙头企业作为特产业。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制定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并建立种养基地标准公示制度,推广生态节能技术,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和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等措施,改良土壤土质。“新林玉露”蒸青茶等10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认证,8个基地被认证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7个基地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一体化认证。 严格全程监管,夯实“三大责任”。一是履行监管责任。持续加大日常监管的频次和力度,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监管网络,每年制定日常监管计划,统一检查标准。建立网格化监管队伍,把监管责任包片到组,落实到人。开展食品经营者风险等级评定,进行量化分级管理。探索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依托“智慧新县”城市建设,加快构建“智慧农业”农产品追溯平台,保证从农田到餐桌都有据可查,倒逼和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整合执法资源,成立联合执法队伍,针对群众关注、反应强烈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行动和联合执法;加大食品安全领域问题查处和曝光力度,保持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督促食品经营单位履行食品安全法定义务。通过企业自律、行业自治、失信惩戒等各种方式措施,努力提高食品行业整体诚信水平。三是强化社会责任。牢固树立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唤起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责任意识,并通过“校讯通”“食育课堂”、食品安全知识宣讲团、食品安全知识文艺演出等载体,让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学校、企业、乡村、社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加强教育引导,开展“三大宣传”。让宣传走在路上。在城区主要道路制作发光体宣传标语,利用道路两旁建筑工地围挡镶嵌食品安全标语,扩大宣传效果,使食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让宣传走进店面。统一制作1000多个食品安全宣传座牌,免费发放给各大中型餐饮单位,摆放在餐桌、吧台等醒目位置;针对小型餐饮和食品经营店,制作食品安全宣传画报,工作人员上门张贴,时刻提醒食品经营者要依法依规经营,也让消费者受到教育,感受到监管就在身边。让宣传走上网络。利用“红城食品药品监管”微信公众号,在《今日新县》和新县电视台分别开辟“食药动态”专栏和“食药安全你我他”栏目,为民众食品消费提供指引。 加强社会共治,发挥“三员作用”。一是建立社会“五老”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机制。组织全县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社工、老医师,建立“五老”食品安全监督队伍。同时,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就食品安全问题建言献策。二是建立家长观察员制度。每月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全方位了解学校食品安全实际情况,亲身体验学生饮食状况。通过实地察看、走访学生、翻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学校食品安全各方面情况,构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学生食品安全的监督环境。同时,委派食药监专业执法人员,担任中小学校食品安全副校长。三是建立食品安全员制度。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度,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餐饮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加强诚信建设,在“文明新县”公众号上发布了食品行业2018年上半年“红黑榜”,对失信行为人实施联合惩戒,监督食品行业自律。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