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最为有效的创新政策。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构建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投入产出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在中国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改革的种子已经深深播下,创新的大树正在加快成长。这是我国科技持续进步和创新发展的强大根基。 40年科技改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根本、最基础的成就之一,就是创新生态的改善。参天的大树,离不开肥沃的水土;创新的力量,源于优良的生态。营造一个宽松公平、活力充沛的创新环境,是对科技人才和各类创新主体最大的支持。一个优质的创新生态远比给钱给物重要。 良好的创新生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必须通过改革打破制约创新的束缚。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原创能力仍是重大短板,以人为本的创新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适宜创新的生态环境还需要持续完善。新时代全面深化科技改革,就要为进一步优化生态、激活创新扫清障碍。 良好的创新生态需要内生的“活力”。创新的伟力,成于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合力,源于各类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毋庸置疑,紧握的拳头力量远比松散的指头大,我们需要加快构建协同高效的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一体化的创新生态共同体。问题的关键是,我们需要采取更深入的措施,着力壮大创新服务业,进一步砸碎束缚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锁链,让创业者有其田、创新者有其权,充分释放每一个创新主体的内在力量。 良好的创新生态需要温润的“气候”。普惠的市场、社会、政策和法治环境,就如阳光雨露,是创新的深厚滋养。我们应加大力度推行政府“权力清单”,更好地把“任性”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和品牌战略,加快培育法治保障创新、政策激励创新、社会服务创新、市场争相创新的良好环境,让科技人员在创新中受益、让企业在创新中赢利、让社会在创新中进步。 良好的创新生态需要肥沃的“土壤”。创新文化是创新发展最为深厚的土壤。我们应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价值的传播塑造,大力倡导创新光荣,加强科学普及,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厚植创新文化基础。应进一步完善包容创新、敢为人先的环境,使创新更好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内化为我们民族最为深沉的禀赋。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人们向往的自然生态,也是我们更好发展所需的创新生态。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