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近年来,我市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为主线,以助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不断加快科技改革创新步伐,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和提升,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加快科普工作变革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运用信息技术为科普信息宣传提供便捷渠道。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提高公众文化科学素养,“科普信阳”、“信阳科协微信”网站建设写入市委文件,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科普手机报”每周定期发布3条,已坚持5年,在社会各个层面反响很好。浉河、淮滨、光山、商城、息县等县区都开通了网站,潢川、罗山、新县等开通了微信平台。市科协建立了官方网站和微信平台,实时发布科技动态、科普知识、科协工作等信息。
增强科普工作与科普活动品牌效应。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示范带动效应得到进一步发挥,此项活动已经成为全市农村和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市7个县(区)17个乡镇被省科协命名为省科普示范乡镇。5个县区的5个社区被省科协命名为科普示范社区。积极启动实施建立社区科普大学工作,浉河区社区科普大学报晓新村教学点和平桥社区科普大学世纪广场社区教学点分别揭牌成立。
逐步完善政策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近年来,我市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市级科技项目经费大幅增长,为全市科技事业跨越发展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资金支持;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逐步形成了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打造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相继组织召开全市科技奖励大会、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全市大众创新创业座谈会,隆重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以及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市人大、市政协还多次对自主创新工作进行视察和调研,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指导和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科技工作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同,全社会关注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创业、参与创新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市各县区连续三届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其中潢川、商城、平桥、光山、浉河等县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称号,淮滨县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载体建设,研发平台不断丰富。2011年以来,我市加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支持力度,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倍增计划,积极创建高端创新平台。“十二五”期间,我市省级院士工作站从无到有,总数达到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由“十一五”末8家发展到29家;批准组建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家。突出科技合作,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市围绕产业链组织创新链,引导和推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协同创新。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大科技合作交流力度,引进、嫁接优势科技创新资源,成功引进浙江大学郑州技术转移中心在我市建立分中心。2013年,我市黄国粮业牵头组建的“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入选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成为我市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市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非金属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水库生态渔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4家战略联盟获准组建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市“航空航天用高端紧固件研发创新型团队”“茶树遗传育种与生态栽培创新型团队”等一批研发团队被批准组建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
突出科技服务,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推动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工作。持续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科技服务意识和水平,主动做企业创新的服务员、科技政策的宣传员、项目申报的辅导员、科技合作的联络员,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加强科技政策宣传和新闻报道,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奖励性后补助等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我市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轻质保温建筑陶瓷饰面材料及其生产技术研究”等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1年以来,共获省科技进步奖20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8项;奖励市级优秀科技成果187项,其中一等奖40项。2011年以来,我市专利申请量达3825件,专利授权量达2597件,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专利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创新主体,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提升。2011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引导扶持企业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开展了企业创新能力培育行动计划,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了一批以羚锐制药、天意节能、黄国粮业等企业为代表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2015年,我市13家企业一次性全部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创历年之最。“十二五”期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十一五”末4家增加到目前22家;我市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由“十一五”末1家增加到目前5家;培育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5家、河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创新方法示范企业各1家,新培育河南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24家、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余家。
突出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我市是农业大市,近年来,我市不断攻克制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积极培育发展农业科技园区,“信阳农业科技园区”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批准建设市级农业科技园区8家。突出科技惠民,依托信阳市中心医院建立了省辖市远程医学分中心,并列入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对于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化、实现分级诊疗服务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突出工业发展,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不断升级。近年来,我市突出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整合项目、资金、平台等科技资源,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服务扶持力度。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省级及以上工业科技园区4家,有效发挥了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高新科技园区的成长壮大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速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这一年,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建设现代自主创新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努力谱写“十三五”科技工作新篇章。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