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大堤上,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扫描大堤,实时画面传回指挥部监测中心;救援演习中,水上救援机器人高速冲向被困人员……在防汛抗洪中,创新科技成为利器。从气象和水情预报到防汛监测与预警,从上天入地的科技设备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多种“新科技”的应用让防汛抗洪更智慧,增添了防御洪水的底气与信心。 当前,我省已进入防汛抗洪关键期。抗洪中,水情监测预报是防御体系的“参谋”和“耳目”,也是研判防汛形势的基础。某一地区特定时期降雨多少,主要干流水位多少,搜集这些数据需要科技设备。在淮滨水文站,工作人员配备遥测多普勒剖面测流仪,适时监测流域水量,与上级部门及时共享水文信息,遥测、网络、电话、手机短信、微信,多种报汛手段齐上阵。据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利部收齐全国12万个报汛站的雨水情信息仅需10分钟至15分钟,一次洪水作业预报时间只需几十分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中小河流预警预报上得到有效应用,显著提升了洪水预报能力。 了解防汛信息的渠道也比过去丰富许多,各地水文部门推出防汛APP,群众下载软件就可实时查看雨情水情。除了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直播软件了解防汛信息,让直播软件不经意间成为防汛信息发布的有机补充。前段时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水量为近年来最大。许多自媒体作者看到需求,干脆将直播间设在岸边,为粉丝直播调水调沙全过程,一时间“黄金机位”一位难求。信阳大雨,许多人将视频发到社交媒体上,互动频繁,话题热度不减。刷直播,看防汛,成为一种现象。 抗洪抢险过程中,救援设备的“科技范儿”也越来越足。此前,全省多地举行防汛抗洪演练,无人机成为抗洪救援队伍的“标配”。无人机具有反应速度快、侦察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等独特优势,可以把灾害现场的高清图片和视频传回指挥中心。如果有人员被困,无人机可利用其搭载的装备开展搜索、定位和救援工作。如果搭载夜视设备,无人机可实现全天候救援。在项城市防汛救援演习中,民兵现场操练了利用无人机精准投放自动膨胀救生圈等项目。在驻马店宿鸭湖举行的全省防汛综合应急演练中,直升机、水陆两栖救援车等先进抢险设备一一亮相,相互精准配合,进一步彰显了科技抗洪的实战效果。 防汛抗洪不仅是应急能力的比拼,更是工业、科技体系支撑能力的比拼。科技防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将科技融入日常、融入实战,完善防汛监测、预警、救援等体系建设,就一定能筑牢防汛抗洪的底线,守护好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