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乐 大美新县,其美若何?不亲历一番,是很难体会其中三味的。 为学习推广新县“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经验,10月13日至14日,全市发展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新县召开。 13日上午8时,180余名观摩团成员早早就位,分两组前往央视焦点访谈报道点进行观摩。车辆驶过,一路风景。在轻柔舒缓的音乐伴奏中,解说员向观摩团成员介绍了新县全域旅游的概况。 新县之秋,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踏着青色的石板路,顺着溪水潺潺的古民渠,悄悄走进700多年历史的西河湾,体味时空交错中的逝水年华。 映入眼帘的西河湾古朴、恬静、自然,明末清初的古民居透出岁月的沧桑,千年古树诉说着悠悠往事,潺潺流水、袅袅炊烟、青砖黛瓦……闯入每个人心里,唤醒沉睡的浓郁乡愁。观摩团成员纷纷举起相机或手机记录美景,还有媒体用手机进行现场直播。 “古村落由清华大学建筑专家设计修复,粮油博物馆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设计的。”西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孝翱自豪地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这个昔日穷困破败的“空心村”,变成了如今的“网红村”,“年轻人都回来了”。 西河村高水平的规划设计,是新县全域旅游理念发展的体现。近年来,新县通过实施“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先后邀请全国500多位专家学者来给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做规划设计,突出“一村一特色、一镇一主题”,着力打造“九镇十八湾”的乡村旅游品牌。 “此次观摩给我很大启发,新县全域旅游发展定位明晰、规划引领突出、体制机制健全,非常值得借鉴学习。”息县县委书记金平表示。 从西河古村落到丁李湾古村落,再到田铺大塆,所到之处,观摩团成员纷纷感叹:“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致、无处不精彩。”“山水红城”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思想冲击,足以震撼心灵、触动灵魂。 这里,每一处景点都独具特色,每一个古村落都别具魅力,一年四季都可游可玩,休闲度假的新业态让人目不暇接,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观摩团一路行、一路看,边思边议。 驱车来到茅屋冲家庭农场,一座座架空设计、风格迥异、不占用耕地搭建的小木屋让观摩团成员纷纷驻足。走进屋内,起居所需配套齐全,农场负责人岑新顺告诉大家,游客在这里,闲时可耕种,可垂钓,亦可归隐山林,享受天人合一的宁静。 新县注重将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使农户成为旅游商户,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培育出了茅屋冲、泗店铁皮石斛园等集生态种植、休闲观光、民俗鉴赏、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农业园区14个,催热了乡村旅游“后备厢经济”,有效促进了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成功实现旅游业反哺农业。 沿着观摩路线继续前行,车窗外,凉凉秋风,荡开了青山金黄,渲染着山的美丽;片片红叶,潋滟了碧水色彩,绘画出水的柔媚。 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穿插其中的旅游文化、美食、民俗文化表演等活动,让人惊喜连连。这些以自然风光为依托的观摩项目,将秀美的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完美融合,给观摩团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香山湖管理区林冲村,山色青郁,树木葱茏。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就建在这里,总投资金额达5.9亿元,分三期建设。在新县全域旅游的框架下,露营公园目标是走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相互融合的产业发展之路。 “今年十一期间,游客爆满,没有提前预订房间的游客只能去县城住了。”大别山露营公园负责人殷林告诉记者,”项目建设以来,带动周边200多名群众就业,年均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 像大别山露营公园一样,在新县,随意进入一个村落,都能发现旅游+的产业模式。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商贸……一纲举而万目张。以旅游为原点,新县不断开拓、整合、提升,打造出了一条又一条产业链,编织成了一张托举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幸福网”。 整整一天的观摩行程,让与会观摩成员看到了如画的青山绿水,体验到了如诗的独特风情,欣赏到了旅游景区的新业态,更学习到了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县实践。大家一致表示,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借鉴新县成功经验,以全域旅游发展高质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添彩中原、造福信阳作出新贡献。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