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记者 薛小磊 通讯员 沈梦冉 朱丝语)一望无际的河水碧波荡漾,河畔鸟群嬉戏,河中鱼儿游弋……由于当地政府对天然湿地生态环境区域的保护,淮南湿地彰显出独具特色的魅力。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一片看似宁静的水域,却得益于这样一群人的尽心守护。他们随鸟的作息时间而作息,他们远离家人来到湿地,日夜与候鸟为伴,与湿地相守。他们,就是淮南湿地“看鸟人”。 “来淮南湿地有十个年头了,如果哪年哪种鸟不来了,听不到它的叫声了,我就会特别失望……”作为一名“看鸟人”,淮南湿地方家湖保护站站长徐士华如是说。 自2011年来到远离县城的淮滨淮南湿地,年近60岁的徐士华每天从早到晚都会一个人骑着电动车一边观测,一边做着各种记录,他每天都会花费4、5个小时绕着15公里的湿地核心区巡查两遍,查看有没有人来湿地破坏湿地环境,观察湿地来了什么鸟以及湿地动植物状况,宣传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等,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在巡逻时,他会时不时停下来用望远镜看一看,观察各种鸟类的活动,如遇不知名的鸟,他会详细地记录下来,为湿地研究候鸟迁徙和保护提供详细依据。他先后用坏了3个望远镜,观鸟资料记录了好几本。久而久之,徐士华从最初的一窍不通变成了今天能够“察颜知鸟、闻声识鸟”的“百鸟通”。近4000个日日夜夜,他都以湿地为家,与鸟儿为伴,用初心书写责任,以责任诠释担当。 鸟类是反映湿地生态状况的“晴雨表”。湿地一年四季来了什么鸟,走了什么鸟,徐士华如数家珍。有一年冬天,为了寻找一种国家一级野生保护鸟类,他起早贪黑甚至不吃饭在一个地方蹲守了四天四夜,手冻僵了,脚擦破了,最终发现了国家一级野生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为研究湿地生态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了解,徐士华工作极为认真,对这些鸟类像呵护孩子一样,他的这份执着深深打动了当地群众并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遇到有破坏周边环境的,群众总是第一时间通知他,谁发现有鸟儿受伤,都会及时送到他这里。
“这些年的管理有了一定的成效,人的生态保护意识也有所提高,猎杀鸟类的情况也逐渐少了起来。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这些‘小精灵’,让它们能够安心在这片湿地繁衍生息,虽然有些寂寞,但我心甘情愿。如今,子女都已成家,老伴也来湿地了,我没什么可怕的了。”2014年,在县里帮助下,徐士华在城里工作的老伴也来到了湿地,与他一起共同守护湿地生态。 目前,淮南湿地保护区内有野生鸟类159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2种,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鹳、金雕、大鸨等。看到湿地环境一天天美起来,鸟类一天天多起来,徐士华表示很欣慰。 护鸟、看鸟,看似很平凡的岗位,徐士华却用十年的坚守诠释了这个平凡岗位的责任担当,他不畏严寒酷暑、风霜雨雪,守护着湿地这片为数不多的生态“净土”,实现了人和动物、鸟类的和谐相处。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