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记者李启伟)11月26日,南阳市文化爱好者到卧龙岗采风并围绕诸葛亮躬耕地座谈会成功召开。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南阳大文化研究院、南阳市作家协会、卧龙区委宣传部、卧龙岗武侯祠文化园以及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联等有关同志参加。 座谈会现场 实地参观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文化园建设情况 南阳大文化研究院、南阳市作家协会等一行学者老师们先后参观了卧龙岗复建的情况,大家纷纷表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这次复岗工程,是有史以来第四十三次修复打造,有助于提高卧龙岗的文化品味,带动以南阳为中心的旅游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南阳向大城市建设指明方向。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必将以惊人的面貌展示给世人。 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南阳大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天岑发表观点 座谈会上,首先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负责同志对园区未来规划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围绕诸葛亮文化寻求学者专家老师的意见。然后大家围绕着卧龙岗复岗工程的重大意义、诸葛亮忠孝仁义的民族精神、两地关于躬耕地之争的缘由、我们应有的壮阔襟怀、复岗文化元素的注入、提升五A景区应具备的硬件条件、建成后的南阳卧龙岗前景等重要的话题做了有针对性的探讨研究,大家踊跃发言。 南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同宾发表观点 著名作家李天岑做了提纲挈领的引导性发言,踏实做好眼下工作的细节,高瞻远瞩未来的卧龙岗新面貌;著名作家周同宾年事已高,却能大段大段地背诵诸葛亮的《出师表》,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南阳师院教授刘太祥做了专业性很强的指导性发言,诸葛亮躬耕地的归属问题不是问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把话都说得这么清了,还有什么好争辩的?所有的争辩都只能是别有用心的狡辩;著名作家殷德杰讲到,他八十年代初到襄阳,陈列柜里还摆着《大元一统志》,把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城西七里的卧龙岗那一页还敞开着给游客看,九十年代他再去襄阳,到那个柜上去看时,已找不到了。襄阳人为挪移诸葛亮躬耕地看来是从八十年代后期才动手的;文化学者张兼维也从艺术品位和艺术格局的角度做了精彩发言,语出惊人,见解独到;著名作家行者做了充分的准备,他认为,有关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其实无须多费笔墨,因为《出师表》写得如此清楚明白,“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文章的作者恰恰是诸葛亮本人,这个躬耕于南阳的断语当然具有最为肯定的权威性,是铁一般的的文字和历史性证据。可以把诸葛亮某些思想改造转化成适合当今社会的有益营养,为我所用,从而把诸葛亮的精神遗产发扬光大,不负先生当年躬耕之辛苦;著名作家廖华歌为此会专门撰文,捍卫南阳躬耕地文化,从全国人大代表的视觉全方位地审视南阳躬耕地文化;著名文化学者郭淑云谈到,把卧龙岗文化园称作躬耕文化园比较合适,她小时候在卧龙岗长大的,上学经常穿岗而过,许多碑刻上的粉笔印痕都是她少年时练字留下的。卧龙岗诸葛亮躬耕园和南阳人情缘太深;文化学者张晓刚为南阳躬耕地正名付出了大半辈子心血,著述无数,他正在为中学教材误注躬耕地之事上下奔走呼吁;文化学者曹新洲说,把卧龙岗和汉画馆打通连在一起,是他多年的心愿,诸葛亮来到南阳躬耕寻找机会,不就是因为汉代的南阳有灿烂的文化在吸着他吗,充分说明汉代的南阳是当时中国发达的城市之一。 南阳文化学者、研究员张兼维发表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南阳市文联原主席廖华歌发表观点 据历史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初见于正史,陈寿注《三国志•诸葛亮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现存明嘉靖七年的碑文《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为乞赐祀典题额》,对南阳说的内容有清楚描述。西晋惠帝时,为纪念先贤,曾命令镇南将军荆州刺史刘弘与李兴一起到诸葛亮故宅祭祀。南阳说的证据还包括后来每个朝代派人修缮诸葛祠的文字记载。古代一些诗人莫不肯定南阳为诸葛亮出山之地。李白在《南都行》中感叹:“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杜甫的《武侯庙》:“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刘禹锡在著名的《陋室铭》中写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观看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复建规划 卧龙区委常委、宣传部有关同志在座谈会上指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文化园复建工程,核心是文化的梳理和重现,始终坚持以诸葛亮躬耕文化为中心,以岗为根,以文为魂,把握好历史系统脉络,统筹兼顾好汉代这一文化主线、诸葛亮这一文化主角,爱国主义这一文化主调,写好“躬耕地、三顾地、武侯祠第一纪念地”三大故事,把卧龙岗武侯祠打造成全国知游高地。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