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选育的郑单309亩产可达800多公斤。近日,专家以及全省种植大户代表和企业代表参加郑单309现场观摩会。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侯梦菲实习生王建慧 要想马儿跑得快,必须让马吃足草。对于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来说,双创必能释放出充足的新动能“草料”。前不久,河南共有14项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数量位列第一,双创工作就是其中一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南双创的总体态势和带动效应。目前,河南双创工作的情况如何,发展趋势如何?对此,记者对我省双创工作突出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了采访。 企业:12个博士“培育”一棵杂交构树,帮村民家门口就业 9月4日,兰考中科华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广亮站在构树田里,喜滋滋地笑着。这片构树可不一般,它可是科技树。马广亮介绍,两年前,他来到兰考投资300多万元开公司。对于一家新成立的科技型企业,并没有充足的资本进行研发。 “政府给我提供了4000平方米房屋,三年内无偿使用,用作杂交构树育苗组培中心。”马广亮说,目前,公司筹建了河南省杂交构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由兰考县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科华构共同投资组建,拥有高素质人才25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8人,本科生5人。 马广亮说,企业的主要业务包括杂交构树新品种选育 和研发各畜种杂交构树饲料配方。现在,正是构树叶丰收的季节。9月4日下午,兰考县惠安街道杨山寨的村民霍龙正在忙着收割构树。“构树叶长到1米多,就可以收割了。”霍龙说,收割后,构树叶还能再长起来,能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收割。 像霍龙一样,还有11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95%都是当地的村民。 高校:河大33名“双肩挑”干部重回专业技术岗 如何发挥高校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双创动力?我省的高校已经做出探索,并取得成效。 如何让人才资源回归到教学科研一线?目前,河南大学鼓励"双肩挑"干部回归专业技术岗位,专门研究出台了《中层领导人员回归专业技术岗位暂行办法》。记者了解到,整个《暂行办法》只有7条,短短700字,却吸引了33名“双肩挑”干部提出申请,回归专业技术岗位。 而走进黄河科技学院,时刻都能感受到双创的热浪。近三年学校科研项目经费总额2496.5万元,发放科研奖励2614万元,鼓励科技成果转化,转化净收益的90%用于成果完成人的奖励酬金和科研费用。 科研院所:省农科院为现代农业创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8月29日,温县的一块玉米田里,热闹非凡。正是玉米丰收的季节,省农科院、省科技厅的专家们,专门到玉米田里观摩郑单309的长势。 省农科院选育的郑单309玉米穗饱满、结实,郑单309的亩产达到了805.7公斤,并且还适宜机器收割。 这,只是河南省农科院双创工作的缩影。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告诉记者,作为全省农业科研战线的领头羊,省农科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全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聚焦农业科技创新,有力促进了农民创业生产,为服务三农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专家:建议打造河南双创升级版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推动双创的决策部署,发挥双创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近日,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河南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撰写的《河南双创蓝皮书》发布。如何进一步推动河南双创工作?对此,记者也采访了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喻新安。 喻新安认为,经过近几年不断推动,河南的双创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在双创方面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不过,喻新安也指出,目前河南的双创工作还面临创新主体不强、双创体制机制活力有待增强、创新活力有待提升、科技研发投入少、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他建议,下一步要进一步优化我省双创环境,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提升双创政策的精准度,打造河南双创工作升级版。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