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房琳琳 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宝贵的特质。各个追求现代文明的国家,都不会放弃激发自己民族的“一心二力”。办好科技节(周)是各国政府引导青少年乃至公众亲近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 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来自新加坡、泰国、德国、奥地利、瑞典、英国、韩国等国家的知名科普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参加了一场轻松活泼的“怎么办好科技节(周)”国际科普交流圆桌会议。 会上,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汪鹏飞、活动主办方之一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张欣等中国嘉宾普遍认为,科技活动周已经发展成全国性、群众性、示范性的常规活动,对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倡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嘉宾中,来自新加坡科学中心的高级经理陈慧明介绍了新加坡举办科技节的特色。他们将户外活动与室内活动相结合,重视多种形式的主题“科学秀”,2018年科技节的主题是“你准备好迎接人工智能了吗”,而今年的主题是“天天都是科技节”。 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高级对外项目经理、高级科普经理查妮卡·康斯维特则认为,邀请高级科普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在日常科学普及特别是科技节中,将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他与会代表也分享了各自机构在科学普及活动中的经验,并提出了与中国开展相关合作的建议。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体验中心副主任陶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青少年设计科技创意活动和空间的“魂”,想方设法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在“玩”中“探”,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想象力。“就在前天,体验中心‘创空间’迎接八方来客,呈现了丰富多彩的‘一带一路’科普交流周系列展项,是各参与国做出的有益探索。” 会议主办方之一的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庄嘉认为,在科技周期间,举办这样的对话,有助于在科学普及工作相对有特色的国家和地区间搭建一个桥梁,交流彼此开展科技节活动的经验,促进国际科学普及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科技活动周已经成为全民参与的热门活动。每年5月第三周举办的科技活动周,从2001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18届;科技部是科技活动周的组长单位,现在有38个中央有关部门参与,31个省市自治区同步举办;2018年科技活动周及相关活动参与人数达到2.6亿人次、举办科普活动2.4万项。 (科技日报北京5月20日电)
[正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