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归欣本报通讯员李崇真 年味散尽春意浓,脱贫攻坚再启程。在过去一年的脱贫攻坚主战场,河南广电人的身影格外忙碌:为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送到所有贫困户心坎上,他们驰而不息。截至去年底,省广播电视局承担的41个贫困县台站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已全部通过国家认证;为贫困县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198.61万册;广电系统的“喜买网”销售扶贫农产品价值1.2亿元,惠及20多万贫困群众。 倾力专项责任“让贫困群众都能收看精彩节目” 同是投身扶贫,省广播电视局干部黄剑祎跟别人不一样。“他们一般踩在田间地头,我基本上在半空中悬着。”他说。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该局须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41个贫困县台站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关键是安装测试工作复杂,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干部顶上。”2月20日,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赵艳告诉记者。 关键时刻,年过五旬的黄剑祎主动请缨,担任测试组长。老黄在台站一线干了快二十年,是局里的“技术权威”。“工程开始时,他已经调到管理岗了,局领导担心他年纪大撑不住,但他很坚决,谁也劝不住。”黄剑祎的同事王鑫说。 去年下半年,该局副局长李洪青带领老黄等一班人,在广袤的中原大地爬坡过岭、来回奔波,吃不上热饭成了“家常便饭”,过家门而不入成了生活常态。 “台站大都在山顶上,发射塔自身也超过百米,爬上去风一吹乱晃。”黄剑祎说,“但能让贫困群众收看到清晰精彩的节目,我觉得值了。”在老黄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41个台站的建设任务和测试验收工作已全部如期完成。 与此同时,该局承担的农家书屋提质增效专项工程也成果丰硕。去年,该局利用专项资金5860多万元,为贫困县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198.61万册。在郏县等地,该局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平台载体,为4863个贫困村农家书屋全部安装数字化阅读平台。 倾心行业帮扶小广播+大喇叭,放大脱贫“好声音” “听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叶县广播电视台脱贫攻坚专题节目……”每天早上6时25分,叶县贫困村的大喇叭都会准时响起,把党的声音和扶贫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扶贫广播用‘大白话’来解读党的好政策,大家都愿意听。”叶县常村镇尹湾村党支部书记许太说。围绕扶贫政策解读、种植养殖专业知识等,叶县脱贫攻坚广播开设了《晨钟送暖》《致富快车》等6个栏目,并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制作声情并茂、通俗易懂的广播节目。 “在村里可以听大喇叭,去地里干活随身带着收音机,啥时候都不耽误。”叶县辛店乡新杨庄村村民陈明显说。今年49岁的他种了6亩石榴、5亩黑李,还养了10头牛,如今,他已成为扶贫广播的忠实听众。据了解,叶县554个行政村、1372个自然村已实现“大喇叭”全覆盖。 “当前,调频广播在广大农村、生产一线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能够弥补现有广播电视节目时段短、内容单、形式单、政策入户‘棚架’、宣传时效性差等短板问题。”省广播电视局局长李宏伟说。 去年7月5日,该局联合省扶贫办在叶县召开现场会,利用“小广播、大喇叭”宣传扶贫政策的经验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央媒关注,并被省领导肯定为“解决政策宣传最后一米的好形式”。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叶县、上蔡等5个试点贫困县全面推开。 倾情定点帮扶“让乡亲们口袋更富,精神更足” 今年春节期间,上蔡县邵店镇的乡亲们成了全县羡慕的对象。2月2日,全省首家乡镇奥斯卡影院在该镇龙岗社区“横空出世”,3天的试营业期内还全场免费。 省广播电视局驻村第一书记刘先权介绍,这座影院由局里投资400万元与邵店镇政府共同建设,有影厅3个、座位251个。影院收益用于刘庄村、高李村两个定点帮扶村的扶贫工作。 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经过4年多的接续帮扶,这两个远近闻名的“穷旮旯”已经旧貌换新颜:在刘庄村,37条“户户通”道路,4个“小游园”,2800多株新植树木,把村庄装点得分外亮丽;在高李村,高标准建成的文化广场是村民们最乐意去的地方,场地正中大石头上,镌刻着驻村第一书记李佩阳起草的“村规民约”。 “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制定‘村规民约’就是要让大家不但腰包鼓,还要‘脑袋富’,振奋精神迈向乡村振兴。”李佩阳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省广播电视局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给两村的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高李村建起7座高质量蔬菜大棚,预计村集体每年最低收益28万元;刘庄村建成15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去年分红5.6万元,1座能容纳上百人就业的扶贫基地正在建设。目前,高李村、刘庄村均已实现整村脱贫,贫困人口发生率分别降至1.3%和1.27%。 “今年是全省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底,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贡献。”李宏伟说。 [正文结束] |